老年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及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老年人群中,尤其是在老年住院患者中,衰弱的发生率也较高。衰弱与心血管疾病往往同时存在又相互促进。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作为目前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心力衰竭领域广泛应用的生物标志物,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临床上未诊断心力衰竭的老年住院患者,NT-proBNP与衰弱之间的关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
  [目的]分析老年非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type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性别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入选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年龄≥65岁老年患者,排除临床诊断心力衰竭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患者,采用Fried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和衰弱组,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测定血NT-proBNP水平,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横断面分析NT-proBNP水平与衰弱的关系,并探讨NT-proBNP及NT-proBNP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对衰弱的诊断价值。根据血NT-proBN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低NT-proBNP组和高NT-proBNP组,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NT-proBNP和衰弱对不同性别老年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共604例患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74.9±6.5岁,其中无衰弱组130例(21.5%),衰弱前期组327例(54.1%),衰弱组147例(24.3%)。随衰弱程度升高,NT-proBNP水平升高(P<0.001)。衰弱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衰弱前期组[235.7(104.1,650.3)比123.2(67.7,281.7),P<0.001],衰弱前期组显著高于非衰弱组[123.2(67.7,281.7)比88.2(49.9,203.1),P<0.001]。随衰弱程度升高,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而LVEF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T-proBNP水平与衰弱独立相关(LogNT-proBNPOR=2.581,95%CI=1.52~4.381,P<0.001)。NT-proBNP对衰弱有一定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688(95%CI:0.647~0.727,P<0.001)。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对衰弱的诊断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0.717(95%CI:0.677~0.756),显著高于前白蛋白联合hsCRP及25(OH)D3的检测方法[曲线下面积差为0.0426(95%CI:0.0114~0.0737),P=0.0074]。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hsCRP、25(OH)D3;前白蛋白联合hsCRP及25(OH)D3这三种检测手段对不同性别的衰弱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
  根据前期研究中NT-proBNP对衰弱的诊断界值170.6ng/L,将患者分为两组:低NT-proBNP组(<170.6ng/L)和高NT-proBNP组(≥170.6ng/L)。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中位随访时间344天(265,359),随访期间复合终点事件发生178例(29.5%),全因死亡19例(3.2%),失访12例(2.0%)。按NT-proBNP高低分组,低NT-proBNP组356例(58.9%),高NT-proBNP组248例(41.1%)。两组相比,高NT-proBNP组患者年龄更大(77.6±6.3比73.1±6.0岁,P<0.001),女性比例高(54.4%比46.1%,P=0.043),体重指数低(24.4±3.5比25.5±3.4kg/m2,P<0.001);合并心房颤动(28.6%比9.8%,P<0.001)、心肌梗死(12.9%比4.8%,P<0.001)和卒中/TIA(25%vs17.7%,P=0.029)的比例高;血红蛋白(125.9±15.7比131.2±14.4g/L,P<0.001)、白蛋白(39.1±3.1比39.7±3.1g/L,P=0.020)、甘油三酯(1.3±0.7比1.4±0.9mmol/l,P=0.026)、肌酐清除率(65.4±21.5比81.7±22.9ml/min,P<0.001)更低;认知水平和日常活动能力更低,握力更弱,步行速度更慢,呼气峰流速更低(P<0.05)。1年随访结果显示,高NT-proBNP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35.1%比25.6%,P=0.013)。其中,高NT-proBNP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16.9%比10.7%,P=0.028);高NT-proBNP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4.8%比2.0%,P=0.04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同样的趋势。另外,高NT-proBNP组的再入院率、急诊再入院率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结果显示,NT-proBNP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ogNT-proBNPHR=1.314,95%CI:1.002~1.721,P=0.048),也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logNT-proBNPHR=1.777,95%CI:1.185~2.664,P=0.005)。衰弱是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4.412,95%CI.1.273~15.288,P=0.019)。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别分析NT-proBNP和衰弱对不同性别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发现,男性患者中,高NT-proBNP组的无事件生存率显著低于低NT-proBNP组(log-rankP=0.0234);女性患者中,衰弱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显著低于无衰弱者(log-rankP=0.0030)。
  [结论]老年住院衰弱患者中血NT-proBNP水平升高,且经过校正房颤、肌酐清除率的影响因素后,仍是衰弱的独立相关因素。NT-proBNP对衰弱有一定诊断价值,NT-proBNP联合前白蛋白、hsCRP、25(OH)D3的4种生物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住院衰弱患者的诊断价值最大,且男性和女性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经过1年随访,NT-proBNP是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衰弱是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两者对预后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背景  皮肤衰老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包括内源性衰老和外源性衰老。临床上,皮肤衰老主要表现为皱纹形成,弹性丧失和色素沉着。组织学上,皮肤衰老的特征是表皮变薄,真皮萎缩,真皮表皮连接处变平,真皮中异常弹性蛋白的积累以及皮下脂肪层变薄。皮肤衰老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基因突变、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过度表达、慢性炎症和细胞衰老。研究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相关皮肤病过程中,注射部位皮肤皱纹、
学位
期刊
学位
期刊
报纸
第一部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和单指数模型直方图分析对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的比较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模型直方图分析对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诊断效能,并与单指数模型进行比较,以MR引导穿刺活检作为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