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元素”盛行的“微时代”里,微电影这种新兴的视屏表现形式一出现便注定是要引人注目的。无论是首开先河的《一触即发》,还是文艺清新的《66号公路》,以及吸人眼球的《四夜奇谭》,都积聚了的大量人气,创造了奇迹般的传播效果。广义上的微电影其实就是“微时间”、“微投资”、“微制作”的网络视屏短片。这些视屏短片适合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微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微电影“三微”的特征开始模糊。大牌导演、知名演员、大制作、数十分钟片长,这些不再“三微”的“微电影”比比皆是。微电影与品牌营销的黏合度越来越高,纯艺术性的微电影越来越少。新媒体平台不再是微电影的唯一播放平台。很多电视台已对微电影敞开了大门并运用到了自制栏目中。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每一要素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因为有了这些要素的参与和相互间的作用,才完成了整个传播过程。微电影独特的传播优势也是通过这些要素的相互联系才真正发挥出来,在整个传播过程中,它们缺一不可。同时,这些要素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是以一个整体出现的,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纵观传播学发展史,为了研究传播过程的结构和性质,许多传播学者都不约而同地通过构建传播模式来阐释。微电影的传播过程复杂多变,还需要我们在经典传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模式加以描述。微电影作为新兴事物,还未完全成熟,虽然发展势头正盛,但必定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必定会影响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只有找出这些缺陷和不足,才能预知微电影可能会面临的困境,防范于未然,进而为微电影的发展扫清障碍。笔者从微电影自身特点和外部环境角度提出对于微电影未来发展的策略与建议。这些建议是否可行与有效还有待于时间和实践的验证。希望以上建议可对未来为电影的发展和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微电影的健康发展起到些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