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瞬态建模与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e Dioxide,sCO2)布雷顿循环具有能量密度高,结构紧凑,布置简单等特点,而且在450-700℃范围内热效率优于常规水蒸气朗肯循环和氦气布雷顿循环,这些优势使之成为第四代反应堆的推荐能量转换系统。然而目前sCO2布雷顿循环仍处于研发阶段,国内外大量的工作都集中在对系统布置和稳态参数的优化上,针对系统循环瞬态建模与分析尚存在较大的空白。本文搭建了 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瞬态分析模型,开展了对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的相关研究。首先,基于Modelica语言,建立了 10MW级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系统模型,分别对循环中的压缩机、透平、换热器等各主要部件进行了建模,基于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搭建的sCO2循环中叶轮机械(包括压缩机和透平)的特性曲线,建立了更加真实的透平机械计算模型。通过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模型进行了循环变工况稳态(火用)分析,引入循环输入功率+/-10%工况变化和循环流量+/-5%工况变化,分析了各工况下循环组件温度、功率、(火用)损效率和循环(火用)效率受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工况下,叶轮机械效率变化很大,考虑叶轮机械特性曲线建模使得计算结果更贴合实际;换热器部件在循环(火用)损中占比巨大,其换热能力对循环(火用)效率影响明显,优化换热器部件有助于提高循环(火用)效率;输入功率和循环流量的变化对循环(火用)效率具有直接影响,流量偏离设计工况增大时,增加输入功率能有效提高循环净功率和(火用)效率,流量偏离设计工况减小时,增加输入功率对(火用)效率改变量不大;输入功率减小时,减小流量可提高循环净功率和(火用)效率。通过10MW s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瞬态模型进行了瞬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输入功率降低同样的幅度,更快的变化速度会使循环各组件产生更大的震荡,对组件造成更大的损耗。循环变工况时,降低变化速度有利于保持循环稳定。主压缩机入口处流量变化越快,循环组件流量、温度震荡越明显,循环越不稳定。在一定循环震荡可容许范围内,以先快后慢的方式增大流量,可以有效地减弱回热器内工质热惯性带来的系统不稳定性影响,还可以加快系统恢复稳定。
其他文献
1943年初夏,德意联军的防线在盟军猛烈攻势下,已经摇摇欲坠,轴心国在北非最后的军事存在被连根拔起似乎仅剩时间问题。$$德意联军为及时了解到盟军在北非战场上的军事部署,一
报纸
消费信托在探索信托制度参与消费需求的同时,将消费确定为财产权,进而演变成金融产品。消费信托在实践中遵循信托的制度优势,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金融扶持和共享增长。基于
为实现PC上位机或单片机单独控制步进电机,提出一种基于MSP430FG4618单片机实现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USART模块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或硬件矩阵键盘,通过脉冲分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分析互联网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的影响,提出大数据时代防范恶意信息的方法以及改善高校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的要求和利用量也越来越大。我国是一个主要以燃煤发电为主的国家,大量的燃煤会产生大量的SOx、NOx和CO2等气体污染物,致使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
<正> 在电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冯·诺依曼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他在1945年6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离散变量自动电子计算机的草案》的论文,第一次提出了在数字计算机内部的存
<正> 近日《人民日报》以第一版和第三版大幅版面、《安徽日报》连日首次报导了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模范教师、副教授何家庆的生动非凡事绩。这是一个过去未被人知的故事,经中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一个有多个层次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朝着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地位尤为显得重要。近年来,全球企业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
微小RNA(microRNA, miRNA)是一种普遍表达于真核生物的RNA分子,没有编译蛋白质的功能,是非编码RNA的一员。近年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证明miRNA参与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