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前时代,数字媒体占据人们生活的比重越来越高,曾经文字设计的载体——纸,正面临逐渐势微的处境。但是,纸媒体上涌现的许多文字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值得被总结、继承和发展,在数字媒体环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杂志作为纸媒的代表,充分挖掘和总结其中文字设计的思路,并辨析媒介的差异,以获得新媒介环境下关于文字设计的参考和启示。首先,笔者分析了杂志封面、导读页、内页的文字设计,以纸媒为主,数媒为辅,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时代,数字媒体占据人们生活的比重越来越高,曾经文字设计的载体——纸,正面临逐渐势微的处境。但是,纸媒体上涌现的许多文字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值得被总结、继承和发展,在数字媒体环境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选取杂志作为纸媒的代表,充分挖掘和总结其中文字设计的思路,并辨析媒介的差异,以获得新媒介环境下关于文字设计的参考和启示。首先,笔者分析了杂志封面、导读页、内页的文字设计,以纸媒为主,数媒为辅,例举研究了典型性的案例,挖掘出其中3类文字设计丰富的特点与亮点。其次,在第三、四章中,参考维尔贝格对阅读模式的分析思路,笔者解构了数字媒体中关于文字设计的异同与发展。并结合两种媒介的差异,针对正文字体展开更详细的论述。最后,笔者根据前几章的分析,阐述了杂志的文字设计对数字媒体的启示,提出用文字设计提升数字媒体品牌的统一性与丰富性,用灵活的版面丰富阅读体验,更精准地适配字体与内容这三大类设计策略。在毕业设计的实践中,笔者用文字设计的手法开展了视觉设计和编排设计,将论文的内容和文中提出的思路进行了呈现和践行。
其他文献
奥布里·比亚兹莱(1872—1898)是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家。作为英国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他常用激进的表现手法,怪诞、诡异与华美的画风来反映其时社会消极颓废和艳情冷漠的形态,以及19世纪末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焦虑与彷徨的心态。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弱化实用性来突出更多的装饰性。他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极具表现力的线条与大相径庭的黑白色块,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颓废堕落、怪诞不经的插画作品以及艺术形象,通过一根根过分
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作为墨西哥壁画三杰之一,被公认为是最具墨西哥特色的标志性艺术家。他将表现派的艺术语言、现代版画的表现手法和墨西哥奥尔梅克艺术的象征手法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墨西哥本土民族特色的壁画风格。他的壁画作品常常运用浓郁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描绘扭曲的人物、建筑、火焰、机器怪物等,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与明显的象征性,给观者带来悲愤的感情体验。因此本文将研究角度,聚焦于奥罗斯科壁画艺
本文以米莱斯和克里姆特的创作方法的比较为研究目的。研究的范围,即以米莱斯和克里姆特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到灵感来源,从写实到象征、从理念、材料、构图、技法等各个方面去分析两人的创作经验。艺术家个人的精神需求建立在复杂的背景、文化和社会的土壤上,因此有其独特性。但独特并不意味着没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选择了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艺术家——米莱斯和克里姆特,来研究他们在创作时不断变化的思维方式。另外,在比
文章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新时代十年(2012—2022年)以来的舞蹈学研究方法论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与比较分析。十年来,我国舞蹈学研究方法论呈现以下特征。从研究队伍来看,研究群体和代表性学者有明显的舞蹈专业院校、专业研究机构集聚性,同时,部分综合院校和相关专业研究群体呈逐年上升之势,队伍逐渐多元。从研究内容来看,首先体现为以舞蹈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建构,尤其体现为以舞蹈实践为中心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与尤恩·乌格罗都是现代主义盛行浪潮下的逆流者,都以精确测量的创作方法贯穿起传统与当代的桥梁,都是以理性与制作感著称的艺术家。然而,洛佩兹创作的《安东尼奥与玛丽》《晚餐》与乌格罗创作的《夜景》这三幅作品却具有明显形象错位的痕迹,画面出现大面积位移与修改,这种表现区别于两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是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个例。这种“未完成的痕迹”实际上是画家与物理现实触碰的一手资料,通过
本文通过线在空间中的透视、虚实以及形式描述,来研究绘画的境域。通过现象学的观看方式,对直观描述与构成线的研究,来论述线的重叠与在场的关联,呈现一种确定与不确定、绝对真实的场域,以此尝试在图像时代对绘画真实的切近。文章分为四个章。第一章“绘画中的线”,通过西方传统、现代和东方绘画艺术中的线,来描述绘画中的线在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和对自然的摹仿;第二章“空间中的线”,通过线的透视、虚实和空间三小节来陈述线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后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4月至2019年4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371例,经头部CT和(或)DSA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71例患者均出生于青海省,在本地生活时间>1年且旅居外地单次时间<1个月,按7:3比例,将其随机分配为建模组(270例)和验证组(101例)。对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伟大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红色精神是重要的力量之源。时至今日,增强文化自信、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小高陵精神作为青海红色资源的关键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梳理小高陵精神形成与发展逻辑、时代内涵、挖掘其时代价值是丰富中国革命精神和赓续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小高陵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小高陵精神作为重要的革命精神,通过对小高陵精神在不同时
法海寺壁画作为明代壁画杰出的精品,无论从研究佛教角度来讲,还是绘画图像本体方面来讲,都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以往关于水月观音形象的研究多以汉地水月观音造像系统进行论证。然而法海寺在明代藏传佛教兴盛以及尊崇格鲁派、萨迦派的背景下修建,即代表了明代宫廷信仰和观念层面的正统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藏传佛教艺术对于明宫廷乃至法海寺壁画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绘画元素和装饰图案上,还应有思想、观念和信仰方面的对照。本文
本文聚焦于倪瓒枯木竹石题材画作的讨论,倪瓒的这一系列绘画有着较强的相似性,这也是选择这一题材进行研究的基础。本文首先考量了枯木竹石题材的文士内涵和倪瓒在进行这一题材创作时的传承和发展,在整体上对倪瓒的枯木竹石图有所把握。在存世的倪瓒枯木竹石作品中,本文选取了两件以往不常讨论的画作——故宫博物院藏《古木竹石图》和上海博物馆藏《竹石霜柯图》,从作品本身的笔墨、印鉴、题跋等出发,对画作进行了鉴别和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