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与尤恩·乌格罗都是现代主义盛行浪潮下的逆流者,都以精确测量的创作方法贯穿起传统与当代的桥梁,都是以理性与制作感著称的艺术家。然而,洛佩兹创作的《安东尼奥与玛丽》《晚餐》与乌格罗创作的《夜景》这三幅作品却具有明显形象错位的痕迹,画面出现大面积位移与修改,这种表现区别于两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是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个例。这种“未完成的痕迹”实际上是画家与物理现实触碰的一手资料,通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尼奥·洛佩兹·加西亚与尤恩·乌格罗都是现代主义盛行浪潮下的逆流者,都以精确测量的创作方法贯穿起传统与当代的桥梁,都是以理性与制作感著称的艺术家。然而,洛佩兹创作的《安东尼奥与玛丽》《晚餐》与乌格罗创作的《夜景》这三幅作品却具有明显形象错位的痕迹,画面出现大面积位移与修改,这种表现区别于两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是两位艺术家作品中的个例。这种“未完成的痕迹”实际上是画家与物理现实触碰的一手资料,通过这一窗口我们得以窥见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尝试。基于此,本文以洛佩兹《安东尼奥与玛丽》《晚餐》与乌格罗《夜景》这三幅作品为切入点,通过对两位艺术家的生平、历史背景、艺术理念、创作周期及其标志性的测量法进行梳理与比较,尝试为三张作品中错位痕迹的动机作出解释,并对动机背后隐含的信息,即画家作品中的时间感与画家工作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洛佩兹与乌格罗均留下的较多文献线索,两人的作品具有诸多共性,且均广泛影响了当今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国内却少有学者将两位艺术家进行比较研究。本文研究希望区别于一般纪传体式的比较,将研究聚焦于作品留存的痕迹背后的缘由,或许这正是贯穿两位艺术家艺术创作与发展的另一条线索。
其他文献
明代中期吴地繁荣富庶,文人雅士聚集。在如此优越的生活及艺术环境下,出身官宦人家的文徵明在诗、书、画都达到了一定的造诣,在文学艺术上有着非凡的表现。作为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与历代文人画家喜好相同,在花鸟画作上尤为喜爱兰竹题材,后世有“文兰”之誉。本文以文徵明《竹兰石图》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从文徵明的生活时代及文化背景引出此画与文人画的关系,对画家在此背景下产生的独特绘画风格进行思考。其次从作品
现代反乌托邦主题文本多是描述发生在“未来”世界可能性的一种形式,它所描绘的是与乌托邦式理想社会相反的令人恐惧的极端恶劣的假想社群或社会。反乌托邦叙事文本下的影视作品一般表达的是对当下现实的环境、政治、道德、法律、科技等方面的思考与担忧,大多具有强烈的讽刺、警醒意味。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后现代语境和后人类主义思想下,笔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动画作品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反乌托邦意蕴,这些作品无论在叙事文本和
镜子这一人们日常中常见的用品,在西方艺术中是常见的母题,并且早已在艺术创作的课题中成为重要象征物。纵观学术史,国内外尚有有关“镜子的历史”以及镜子之于艺术的关联的研究,但罕有以创作者结合个体对这个哲学概念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尝试的先例。首先,笔者会根据时间线索梳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艺术中有关“镜子”概念之于艺术的思索,以及艺术空间与思潮脉络中指向空间关系及主客体的部分,对照西方经典绘画中反复出现的“镜
“荒诞”起源于人们生存的环境以及社会状况的变故,而引发形而上的痛苦感受与无意义无希望的生命体验,它出现于二战之后的西方世界的社会经历,人们经历战后的信仰崩塌、理想破灭,导致人们对生存价值与存在意义产生迷失的无力感,因此,“荒诞”成为现代人类面对生活困境解放的出口,是对世界理想幻灭的对抗。本文试以挪威艺术家拉斯·埃林和罗马尼亚艺术家艾德里安·格尼绘画作品中的“荒诞性”的情境为个案,研究绘画中的“荒诞
从中国传统版画技法中的捺印开始,人们就开始在版画中尝试对并置图形的使用。初期,利用版模的灵活性,人们把佛像反复印刷并有规律地进行排列,例如八世纪的敦煌红色墨水捺印千佛图。随着时代的发展,并置图形在版画领域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并在版画创作方向上也逐渐展现出了它的价值。对并置图形的研究和运用也在情理之中。艺术家从创作的角度思考如何在版画中应用并置图形,这个过程的转变体现了他们在版画语言运用上卓越的创造性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的艺术形式。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前秦,历经一千多年各朝各代不断的修建与维护,为当今留下了各个时代独具风貌的壁画样式,既反映了佛教文化东传逐渐演变的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朝各代文化不同的精神特质。这些瑰丽动人的壁画,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当之无愧的瑰宝,其艺术形式、艺术技法、表现题材、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都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以敦煌北魏时期的254窟为研
奥布里·比亚兹莱(1872—1898)是19世纪英国著名艺术家。作为英国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他常用激进的表现手法,怪诞、诡异与华美的画风来反映其时社会消极颓废和艳情冷漠的形态,以及19世纪末社会背景下的人们焦虑与彷徨的心态。他的作品常常通过弱化实用性来突出更多的装饰性。他在创作中使用了大量极具表现力的线条与大相径庭的黑白色块,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颓废堕落、怪诞不经的插画作品以及艺术形象,通过一根根过分
何塞·克莱门特·奥罗斯科作为墨西哥壁画三杰之一,被公认为是最具墨西哥特色的标志性艺术家。他将表现派的艺术语言、现代版画的表现手法和墨西哥奥尔梅克艺术的象征手法融为一体,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墨西哥本土民族特色的壁画风格。他的壁画作品常常运用浓郁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描绘扭曲的人物、建筑、火焰、机器怪物等,具有一定的神秘感,与明显的象征性,给观者带来悲愤的感情体验。因此本文将研究角度,聚焦于奥罗斯科壁画艺
本文以米莱斯和克里姆特的创作方法的比较为研究目的。研究的范围,即以米莱斯和克里姆特为中心,从时代背景到灵感来源,从写实到象征、从理念、材料、构图、技法等各个方面去分析两人的创作经验。艺术家个人的精神需求建立在复杂的背景、文化和社会的土壤上,因此有其独特性。但独特并不意味着没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选择了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艺术家——米莱斯和克里姆特,来研究他们在创作时不断变化的思维方式。另外,在比
文章基于人文社科综合指数的分析方法,对我国新时代十年(2012—2022年)以来的舞蹈学研究方法论相关成果进行梳理与比较分析。十年来,我国舞蹈学研究方法论呈现以下特征。从研究队伍来看,研究群体和代表性学者有明显的舞蹈专业院校、专业研究机构集聚性,同时,部分综合院校和相关专业研究群体呈逐年上升之势,队伍逐渐多元。从研究内容来看,首先体现为以舞蹈学科建设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建构,尤其体现为以舞蹈实践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