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初南北文学融合论的反思——以《艺文类聚》选录作品为中心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学界公认的唐初南北文学融合论进行了反思性解读,对论者们最常称引的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提出的南北文学融合的论断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它们值得反思。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提出的南北文学融合只是他的理论设想,不能作为唐初时期南北文学融合现象的证据。并且已有学者指出,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有意将北朝文学成就拔高,处处与南朝文学并举,没有如实反映出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真实情况。这样看来,以魏徵《隋书·文学传序》为基本论据而建立起来的唐初南北文学融合论确实值得商榷。  《艺文类聚》由唐初时期最精锐的文人集团受诏修撰而成,它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和主流趋向,且其内容全面,影响深远,至今仍保存完整,其选文特点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唐初时期的文学风尚和主流审美倾向。  通过对《艺文类聚》中诗、赋、文等不同体裁文学作品收录情况的梳理,我们发现:在南北朝时期,《艺文类聚》对南朝文学表现出格外的重视和青睐,选录的作家数和作品数都明显多于北朝和之前的其它朝代。对于北朝文学作品,《艺文类聚》不仅选录甚少,而且其中选录数量相对较多的庾信、王褒等也带有明显的南朝文学色彩;在南北朝以前,《艺文类聚》选录文学作品最多的是建安和太康两个时期,建安时期的文风不仅有骨气奇高的一面,更有词采华茂的一面,《艺文类聚》选录较多的曹植、曹丕、王粲等就是典型;而太康时期最主要的文学特点就是繁缛,这恰好也契合了《艺文类聚》的编选标准。在具体到对每部文学作品的取舍时,编撰者们所秉持的选录标准也与南朝诗歌的审美趣味趋于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唐初时期的文学仍旧呈现出明显的南朝化倾向,并未出现所谓南北文学融合的迹象。  另外,学者们在考察有无南北文学融合的迹象时,往往武断地以贞刚质朴为北方文人的文学特质,以轻靡柔媚为南方文人的文学特质,但不管是从文学发展史还是结合南北文人的具体创作来看,南北文人的文学风格都并非一成不变,文人文学的地域差异也没有那么明显。因此,用这种固化的南北文学观去印证所谓的南北文学融合,其实也是不可取的。联系唐初文人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产生的一些评价较高的优秀诗作,其成功之处也并不是兼采了南北文学特质或融合了南北文风之长,而是打破主流宫廷诗风,回归个人性情抒发的结果,而这也正是诗歌创作的传统功能和真正的价值所在。
其他文献
在假设可控串联补偿 (TCSC)两端电压中工频分量和次频分量能够解耦的条件下 ,推导出了当在 TCSC的基波电压上叠加一个微小的次同步频率分量电压的情况下 ,TCSC等效次频阻抗表
高分一号卫星WFV传感器有4个相机,每个相机能同时获取宽刈幅影像,通过WFV影像对陆地进行观测,可实现周期地陆地变化监测。本文提出了1种针对高分一号卫星宽视角影像的自动处
魏晋是我国历史上最典型的乱世,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在这样一种时代氛围中,社会各个集团和阶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作为思想界和文化界精英领袖的知识
当今之世,时代呼唤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民期盼文明,文明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身处这种时代潮流之中,作为引领社会风气的领导干部,必须在抓好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自身文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及进步的力量之一。无论是泰语、汉语还是其他任何语言,都能够表达人们的思想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世界上每种语言都伴着社会
基于stm32的嵌入系统开发的课程在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专业开设,但因该课程难度较大,在教学中虽然采用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仍不尽人意.
为了更好的宣传职业病防治,切实保护劳动者生产作业安全,4月24日,省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总工会和长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长春市文化广场
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在工业建筑设计施工环节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但我国在这方面的设计还不够全面和优化.在当前的建筑工业中,钢结构建筑因为优势明显得到广泛的应
针对中小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特点 ,首先采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分析了现场测控单元 (简称为 FMCU)数据产生的规律 ,然后对 FMCU内部的各个程序段进行了较为详细
在主干道旁,矗立着一块块图文并茂的廉政公益广告牌;在党政机关办公室,醒目地张挂着“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牌匾……今年以来,百色市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六进” Beside the 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