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有不少外语教学研究者和认知学家致力于研究教师如何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然而,对有关哪种纠错方式能最有效地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uptake)的研究仍然没有很确定的结论。另一方面,尽管在理论上有不少研究者意识到研究教师纠错行为的长远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有关外语学习者在教师纠错之后的学习效果的历时性的实证研究却很少。基于这两点情况,笔者认为研究教师的纠错行为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本文的重点是研究教师课堂上的纠错行为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的影响。本文作者对自己任教的华南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一年级的23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历时三个多月的课堂录音和观察,并有意识地采取了直接性和间接性两种纠错方法相结合来纠正学生课堂上的语言错误。结果收集了60节课中的157个纠错片段(error treatment sequences)来做三轮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和分析。第一轮的重点是研究和分析教师的即时性纠错行为和学生的即时性语言习得(immediate uptake)的关系;第二和第三轮的重点是研究和分析教师的后续性纠错行为和学生的延缓性语言习得(delayed uptake)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教师的纠错行为对学生的语言习得具有即时性和长期性的影响;总体上学生能正确掌握被教师纠正的语言点;学生的延缓性语言习得明显高于即时性语言习得;学生大体上能领悟教师的纠错而大大减少了他们在语用、语义、词汇、句法等方面的错误。相比之下,学生在语音方面的即时性和延缓性语言习得效果则相对稍差。 就教师的纠错行为而言,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直接性纠错在总体上比间接性纠错似乎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在本文研究的七种具体的纠错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直接提供法(provide),其次是投射法(recast)和诱导法(elicitation),而直接提供法(provide)似乎最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教师的纠错行为似乎对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起着很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教师的即时性的纠错行为能引导学生获得即时性语言习得;而后续性的纠错行为能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巩固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延缓性语言习得明显高于他们的即时性语言习得。换言之,这似乎暗示了教师不仅要采取即时性的纠错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采取后续性的纠错行为,不断地检查学生的语言习得,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