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he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都很关注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工程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而且多数学者也没有将现场技术工人作为提高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来看待并进行深入研究.而本文则克服了上述研究的一些不足,在已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抓住制造技术创新主体这个积极因素,从哲学的视野去仔细的分析了造成我国现阶段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并提炼出了提高我国现阶段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可能途径.首先,文章分别从行业角度、创新主体所处创新阶段角度和所处制造技术水平角度对现阶段技术工人作为制造技术创新主体的能动作用进行了归纳,并与我国现状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了造成我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工人缺乏能动作用.所以,要弄清造成我国技术工人能动作用低下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我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其次,文章论述了造成我国技术工人能动作用低下的三方面原因,即人们从观念上"重学历,轻技能",歧视技术工人;企业的分配制度、奖罚制度以及培训制度不公平、不合理、不完善;政府在技术工人培养、评价和流动方面相关政策不配套.最后,针对上述造成我国制造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文章提出要通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纠正人才标尺,通过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通过设计和安排明示制度、默示制度来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旧观念,并开启新观念的能动作用,使新观念起到促进技术工人提高能动作用的作用;企业要通过完善分配制度、奖惩制度和培训制度,充分发挥自己"双重主体"的作用,为技术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从而提升技术工人的能动作用;政府要通过出台一套覆盖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流动各环节的高技能人才政策,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以此推动技术工人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高、中、初级技术工人的梯次发展.而且这三条途径作为提高制造技术创新能力这个大系统中的子系统,三者只有协同发展,才能最终促进整个系统的演化,达到提高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企业文化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及企业文化发挥这种作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竞胜于市场的“利器”,而这一“利器”只有在企业文化不断地“擦拭”下,才能永葆锋利,无往不胜。企业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而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正是通过这四个层面进行。企业精神文化所营造的企业氛围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作用,远远比技术资源或经济资源重要
在二十世纪前半期,以科学技术的工具性理性为支撑,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类文明史的黑暗时代。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现代化进程中,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其“双刃剑”两面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政府便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之一,并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规模的不断膨胀也一直处
该文通过对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剖析,试图控究经济伦理的基本轮廓.论文共分三个部分:(1)经济主体论.经济主体既不是利已主义的"经济人",也不是无私的"道德人".经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