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绿地的基本构成单位,其结构特征决定公园绿地植物景观的质量及生态功能的发挥。构建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能够使绿地景观质量高效、稳定和健康的发展,在保护和美化环境、增强公园景观效果、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城市公园绿地群落,对于长沙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以长沙市三个有代表性的公园:烈士公园、晓园公园和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为研究区域,对其中98个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首先对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类型、生态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展开调查与分析。再通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调查群落中的15个典型植物群落选用10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效益、视觉质量和社会效应三个要素上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在所评价的植物群落中选择3个典型群落绘制植物配置平面图,并从种间、种内关系等群落结构和群落景观效果等方面,进一步分析群落配置应用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不足来总结长沙城市公园绿地群落的典型特征及质量评价。最后,在植物群落研究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现有公园植物群落提出进一步优化建议,以期为提高和改善城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作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的结果表明:1长沙城市公园物种丰富,以地带性乡土植物为主,但与区域所具有的乡土植物物种总数相比则非常低。长沙公园绿地98个样地群落中,共有122种木本植物,分属于48科84属,占长沙地区现有植物种的45.86%。其中属于湖南地带性自然分布的植物种类82种,占所调查样地植物总数的67.21%。乔木中乡土植物应用比例较高,达到78.18%,而在地被植物中则是外来引种及栽培植物比例较高。2长沙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多样,群落具有一定的地带性特征,但过渡性植被类型占优势。长沙城市公园样地群落有5种类型的群落类型,其中过渡性植被类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较显著,占群落总数的29.59%;地带性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占群落总数的18.37%。3长沙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种类较为丰富,但多数种类应用仍不广泛,无论乔木层还是灌木层,运用频率高的都集中在少数几个物种上4长沙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结构基本是乔、灌、草结合的复合群落,群落中灌木层的树种密度只稍大于乔木层。在调查样地的乔木层和灌木层中,常绿树种重要值高于落叶树种重要值的样地分别占调查样地总数的65.98%和75.61%。5在不同公园绿地中,物种多样性分布没有一致性规律。在样地群落不同层片上,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大致呈现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的趋势;Shannon-Wienner指数则是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地被层>乔木层>灌木层。不同公园,由于其功能及养护管理措施的不同,各项指数也有明显差异。三个公园中烈士公园的丰富度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是最高的,植物园次之,晓园公园最低。6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植物群落景观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因子及其权重,从生态效应、视觉质量和社会效应三个方面反映了决定植物群落景观质量的指标及指标的重要性,为植物群落景观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其他类型的植物景观评价提供了参考价值。7采用层次分析法对3个公园绿地典型植物群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达到Ⅰ级景观质量的植物群落仅为景观分析群落总数的7%,整体植物群落景观处于中等水平,高质优秀的植物景观相对较少。8优化城市公园绿地群落结构途径:丰富现有植物种类、增加乡土植物的应用、增加观赏性植物的多样性;参照长沙城市公园绿地综合评价Ⅰ级的植物群落结构,调整乔灌木的数量配比、常绿与落叶树种比;注重公园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因地制宜的进行植物群落景观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