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其治愈率低,预后差,容易复发转移。据报道,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肝癌微环境主要由肝癌细胞和其周围肝星状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kupffer细胞、上皮细胞、肿瘤血管和淋巴管组成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它们的分泌物质和代谢产物等成分构成。其中,树突状细胞(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调节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熟DC(mDC)高表达MHCⅡ,与肿瘤抗原结合后形成抗原肽-MHCⅡ复合体,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T细胞分化成具有杀伤能力的细胞毒性T细胞,从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然而,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导致免疫低下甚至免疫不应答的因素。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肿瘤微环境中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能够抑制免疫功能、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且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增殖或促进凋亡作用。大量研究表明,TGF-β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十分复杂。调节性T细胞(Treg)是一种表达CD4、CD25和转录因子Foxp3的T细胞亚群,在肿瘤免疫中起负向调控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水平、DC表型及CD4+CD25+Foxp3+Treg比例的动态变化,分析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体外试验以进一步探讨TGF-β对肿瘤相关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目的:观察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HCC过程中,TGF-β水平、DC表型及CD4+CD25+Foxp3+Treg比例的动态变化,揭示TGF-β诱导肿瘤相关免疫细胞耐受在HCC进程中的作用,以及深入阐明TGF-β诱导免疫细胞耐受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采用DEN灌胃的方法诱导大鼠肝癌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DEN(0.1%DEN8mg/kg/次,每天1次,每周6天),正常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共16周。分别于造模的第4周,第12周和第16周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中DC表面CD80、CD86和MHCⅡ表达及CD4+CD25+Foxp3+Treg比例;ELISA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GF-β水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在DC培养d4,加入10ng/ml TGF-β刺激DC(TGF-β-DC)。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分析DC表型及抗原摄取能力;以小鼠脾脏来源的T淋巴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与D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MTT法检测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测定DC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L-12水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DC,分别于培养的不同时间点、加入不同浓度的TGF-β刺激DC(TGF-β-DC)。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DC中PD-L1、STAT3和p-STAT3表达;收集培养至6d的DC与小鼠脾脏来源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48h,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凋亡及CD4+CD25+Foxp3+Treg的生成情况;收集共培养后的T细胞与小鼠肝癌细胞(Hepa)共培养24h,MTT法检测T细胞对Hepa的杀伤率。结果:1DEN诱导大鼠HCC病程中,TGF-β水平、DC表型及CD4+CD25+Foxp3+Treg比例的动态变化1.1DEN诱导大鼠肝脏病变正常大鼠肝脏红润,表面光滑有光泽;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索排列整齐。DEN诱导后,大鼠肝脏病变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1)炎症损伤期:在造模第4周,肝脏表面略失去光泽;肝细胞变性、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及炎细胞浸润。(2)纤维化-硬化期:在造模第12周,肝脏颜色变浅,表面粗糙;肝小叶结构异常,被较粗大的纤维分割包绕,假小叶形成,逐渐呈肝硬化表现。(3)癌变期:在造模第16周,肝脏表面粗糙不平,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癌肿形成;癌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异型性明显,细胞核增大,胞质减少。1.2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TGF-β水平的变化在造模第4、12和16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TGF-β水平均升高,且随着病程进展,TGF-β水平逐渐升高。1.3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DC表型的变化1.3.1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DC表面CD80的表达在造模第4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C表面CD80表达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在造模第12、16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C表面CD80表达显著下降。1.3.2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DC表面CD86的表达在造模第4周和12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C表面CD86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在造模第16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DC表面CD86表达减少。1.3.3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DC表面MHCⅡ的表达在造模第4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C表面MHCⅡ表达明显增加;在造模第12周,MHCⅡ表达无明显变化;在造模第16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C表面MHCⅡ表达显著减少。1.4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的变化在造模第4、12和16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比例显著增加,且随着病程进展,Treg比例逐渐增加。2TGF-β对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2.1小鼠骨髓来源DC的鉴定1)形态学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培养3-4h贴壁,经rmIL-4(10ng/ml)、rmGM-CSF(20ng/ml)诱导培养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贴壁生长,部分悬浮生长;培养2-3d后出现细胞集落,细胞体积明显增大,贴壁细胞逐渐减少,可见少量具有树突样突起的悬浮细胞。培养至5d时可见树突样悬浮细胞逐渐增多,培养至6d时,悬浮细胞大量聚集,表面突起伸长,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2)表型检测CD11c作为小鼠骨髓来源DC的特异性表面分子,证明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经外诱导培养可获得较高纯度的DC。本研究结果显示,DC表面CD11c的表达量达(83.7±1.8)%。2.2TGF-β对DC表面CD40、CD83、CD86和MHCⅡ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DC相比,TGF-β-DC表面CD40、CD83、CD86和MHCⅡ表达明显下调。2.3TGF-β对DC中CD45RB和IDO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DC相比,TGF-β-DC中CD45RB表达增加,IDO表达也显著增加。2.4TGF-β对DC分泌IL-10和IL-12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讨TGF-β对DC免疫力的影响,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0和IL-12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C培养上清相比,TGF-β-DC上清液中IL-10水平明显升高,IL-12水平下降。2.5TGF-β对DC抗原摄取能力的影响培养6d的DC为未成熟DC(imDC),90min内对FITC-Dextran有较强的摄取率。TGF-β诱导后,DC对抗原的摄取能力增加。2.6TGF-β对DC刺激T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将培养6d的DC与小鼠脾脏来源的T淋巴细胞共培养48h,DC表现出较强的促进T细胞增殖能力。TGF-β诱导后,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下降。3TGF-β诱导Hepa免疫逃逸的分子机制3.1TGF-β上调DC表面PD-L1表达分别在DC培养的d3,d4和d5加入TGF-β(10ng/ml),d6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GF-β上调了DC表面PD-L1表达。为了进一步观察TGF-β对DC表面PD-L1表达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浓度依赖性试验,即在DC培养的d4分别加入5ng/ml,10ng/ml和20ng/ml的TGF-β,d6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5ng/ml,10ng/ml和20ng/ml的TGF-β均能上调DC表面PD-L1的表达。3.2TGF-β上调DC中STAT3和p-STAT3表达STAT3广泛的表达于机体各组织细胞并且能被生长因子活化,因此我们也评价了TGF-β对DC中STAT3和p-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别于DC培养的d3,d4和d5加入TGF-β(10ng/ml)均能上调其STAT3和p-STAT3的表达水平,尤其在d4。同时,我们进行了浓度依赖性试验,结果显示,5ng/ml,10ng/ml和20ng/ml的TGF-β均能上调DC中STAT3和p-STAT3表达。3.3STAT3特异性阻断剂NSC74859作用后,DC表面PD-L1表达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探讨DC表面PD-L1表达的分子机制,我们进行了阻断性试验,即在DC培养的d4加入NSC74859(100μM),d6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表面PD-L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C相比,TGF-β-DC表面PD-L1表达增加,加入NSC74859后,PD-L1表达显著下降。3.4TGF-β-DC诱导T细胞凋亡流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C相比, TGF-β-DC(10ng/ml和20ng/ml TGF-β)诱导了T细胞凋亡。3.5TGF-β-DC诱导CD4+CD25+Foxp3+Treg生成我们还观察了TGF-β-DC对诱导Treg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DC相比,TGF-β-DC(5ng/ml,10ng/ml和20ng/ml TGF-β)诱导了CD4+CD25+Foxp3+Treg生成。3.6TGF-β-DC抑制了T细胞对Hepa的杀伤作用DC作为体内功能最强大的APC,在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结果提示TGF-β可通过PD-L1/PD-1通路诱导T细胞无能。因此,我们进一步观察了与TGF-β-DC共培养后的T细胞对小鼠肝癌细胞Hepa杀伤作用的变化。结果显示,与TGF-β-DC共培养后的T细胞对Hepa的杀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1. 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炎症损伤期(第4周)、纤维化-硬化期(第12周)和癌变期(第16周)。在这三个期,模型组大鼠TGF-β水平和Treg比例显著升高,且随着病程的进展不断升高;在炎症损伤期,模型组大鼠DC表面CD80和CD86表达无显著变化,MHCⅡ表达增加;在纤维化-硬化期和癌变期,模型组大鼠DC表面CD80,CD86和MHCⅡ的表达均显著下降。2. TGF-β下调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3、CD86和MHCⅡ)表达、上调DC中免疫抑制性分子(CD45RB、IDO和PD-L1)表达、抑制DC活化T细胞能力、诱导T细胞凋亡和Treg生成以及抑制T细胞对Hepa的杀伤作用。3. TGF-β主要通过STAT3相关信号通路上调DC表面PD-L1表达,TGF-β-STAT3-PD-L1信号通路为基于DC的肿瘤免疫学疗法提供了新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