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务合同作为中外商贸往来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在国际商贸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对商务合同的翻译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基于笔者从事的丹拓帕(Dantokpa)国际贸易市场扩建、重建项目特许权协议书(Convention de concession de service public)以及商业计划书(Plan d’affaires)的翻译实践,运用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 M.A.K)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从语场、语旨、语式对应三个方面,对项目合同文本进行分析,进而从语言学的视角,试图摸索出具有一定开创性的项目合同翻译策略与技巧。本文共包括五部分内容。序言部分里,作者简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以及本人参与的翻译实践项目,即“贝宁丹拓帕(Dantokpa)国际贸易市场扩建、重建项目”,提出了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中,作者对本文运用的语域理论体系作了简要阐述,介绍了决定语域变异的三变量“语场、语旨、语境”,意义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概念意义、交际意义、语篇意义”,意义系统在词汇语法层面的体现。第二章中,作者将理论运用到合同文本特点的分析中,列举大量实例对问题进行具体阐释,分析了合同文本的语场、语旨、语式的特点。第三章中,作者在分析合同文本语域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译者应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概念意义、交际意义和语篇意义在译文中功能上的对等,并提出词汇语法层面上的一些翻译策略和技巧,归纳出合同翻译的标准:“理解准确、规范正式、简洁明确”。在结语部分,作者重申了保证合同翻译质量的重要性,并对全文内容做了回顾与总结。作者欲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试图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为达到提高合同翻译质量的目的,译者应对翻译文本进行语言分析,在随后的翻译过程中尽可能追求语域的对等,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原始文本的语域特征。希望此实践心得能为今后国际承包工程中法语合同的汉译提供一些新的翻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