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天然林资源比重大,有着良好的林地资源优势和更高的林地生产力,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实现中国政府2020年增加森林面积4000万hm2,增加森林蓄积13亿m3的国际承诺,践行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背景下,保护国有森林资源,提高林地生产力意义更加重大。然而国有林区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天然林已被次生林与人工林所替代,可采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严重削弱,“两危”问题日益加剧,林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功能与作用的发挥。因此,本文提出将提高国有林区林地生产力置身于在国际政治需要、国内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稳定的视角下,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提出发挥林地资源优势、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充分发挥国有林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林地生产力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以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林业分工理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及生态生产力理论等为研究基础,利用多年连续森林资源二类清查统计数据,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用地利用率、有林地的生产力等林地生产力现状,发现了其存在问题,并结合林地生产力文献研究的成果,构建了影响林地生产力指标。 其次,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首次应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内生变量、外生变量二个维度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地生产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结构和路径分析。研究表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地生产力五个维度影响因素政策法规、技术、社会环境、资源经营、资金对最终目标——林地生产力的作用效应分别为0.678,0.323,0.579,0.764和0.282,即资源经营是影响林地生产力提高最主要的因素。 再次,构建了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提高林地生产力机制的理论框架。指出机制的目标、构成、运行机理、效果与监督保障,从资源经营、政策法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创新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保二翼二通道”运行机制,分析其相互关系,即“一保”:指技术是提高林地生产力的基础保障、“二翼”指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是林地生产力提高的两部机翼、“二通道”分别指的是各因素之间的联通通道(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得到的因素间路径),以及各个因素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地生产力的作用通道(即作用路径),联通通道是一般通道,作用通道是核心通道。各个因素对林地生产力的“影响”首先通过一般通道实现彼此之间关联效应的有效联结,然后在核心通道完成汇聚,并通过这一通道最终将上述“影响”引向林地生产力。进而分析了运行机制产生的效果及机制运行的监督保障。 最后,以理论框架为指导,以结构方程模型的计量结果为依据,设计构建了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提高林地生产力的运行机制。分别从政策法规、技术创新与应用、社会经济环境优化以及资源经营与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提高林地生产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探索了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提高林地生产力机制的具体举措,对促进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发挥国有林区林地资源优势和林地生产力的巨大潜力,实现林区社会可持续发展,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具有一定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