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视野下的80年代文学期刊演变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理论和创作思潮波澜起伏的文学时代。在很长的时间里,研究者在提到80年代时,总是用“新时期文学”来指代。采用“新”、“旧”这样的对立表述来区分70年代和80年代也说明了中国社会在遭遇了极端恶劣的“文革”浩劫后,对“新时代”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表现为文化各界都积极参与80年代文学去陈出新的过程。作为文学的传播媒介,文学期刊不仅是文学的记录者,更是直接参与并影响了80年代文学发展的方向。但现有的文学史在叙述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文学期刊这一文字史料。所以,本文便试图通过对80年代文学期刊演变的梳理,用一种现场感的视野去重新解读80年代文学史,以探求文学期刊对文学走向的影响。本文首先宏观考察了80年代文学期刊演变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学期刊的内部机制的运作方式及表现。在80年代,社会思想领域的“思想解放”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给遭遇“文革”禁锢的文学期刊,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出版环境。同时文学期刊也在内部不断运作发挥自身功能,从文学期刊的生产、编辑、办刊模式三个方面来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元素相制衡,形成一种动态的结构,并且在不断的调整中发展壮大。本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80年代文学期刊的演变,并对其进行分期以及描述各个分期的文学期刊格局的特征。本文以文学期刊为对象,按照其发展规律将80年代文学期刊的演变分为过渡阶段(1976.10—1978.5)、繁荣阶段(1978.6—1984.12)、高潮阶段(1984.12—1986.12)以及转折阶段(1987.1—1989.12)四个阶段。过渡阶段的文学期刊,由于还没有完全脱离1976年之前的“文学—政治”这样的“一体化”格局,文学期刊的办刊模式、刊登内容和生产行为仍然由国家包办。反映在文本上便是“文革”时期的创作方法在文学期刊刊登的作品中依旧被使用。繁荣阶段和高潮阶段是本文主体部分的重要着力点,省级文学期刊的兴盛、文学期刊“更名”热、文学期刊向文学自身回归以及通俗文学的兴起与高潮等,都是此阶段文学期刊格局的特征,也影响了当时文学的走向。到了1987年的转折阶段,随着期刊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文学期刊在坚持文学的唯美还是追求经济的利益的冲突下,开始向外部的经济层面转型。这次“向外转”主要体现在文学期刊刊登内容上对传统作品的颠覆以及文学期刊自身的商品化。在完成了对80年代文学期刊演变的梳理之后,本文又将目光转向了现有的文学史叙述。现有的文学史著作在叙述文学史的时候过多地停留在文本分析,对文字史料的引用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文学史叙述存在一定的局限和片面性。本文在这一部分从丰富、还原和纠偏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学期刊的演变研究与文学史叙述的关系。在最后的结语中,本文认为,在现有的文学史叙述中,由于文学期刊等文字史料的缺乏,文学史叙述不够全面、不够科学也不够深入。文学期刊作为重要的文字史料,有必要在今后的文学史叙述中提及甚至进行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沈从文是一位民间作家,他把文学触角伸向民间,努力从民间寻找创作的灵感,开拓出不一样的文学天地。本文通过对沈从文作品的全面研究,探索其作品的民间文学特点,并通过这些特
袁枚的《子不语》是一部优秀的笔记体志怪小说,近几年,随着学界对《子不语》研究的逐步重视,《子不语》的研究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立足于作者袁枚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的主要
作为“诗经汉学”阶段的代表作,《毛传》的地位举足轻重,《毛传》说诗在《毛传》中又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在相关的先秦儒家典籍中为这部分说诗的思想材料追溯源头,并
<正>全渠道的发展是市场趋势所至,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移动商务时代。早在2013年时,国内消费者在线阅读信息的总时长已经从296分钟增长到370分钟,在线购物的时长从1500分钟增加
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他不仅在科学领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被列为“汉赋四大家”之一。张衡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和
为确定水性膨胀型防火涂料的低烟化配方,选取有约束的配方设计方法,即随机布点法进行试验设计,制作了不同配比的样品.利用小室燃烧法、烟密度测试法测试并对比不同样品的生烟
根据干扰素蛋白质结构和来源的不同,干扰素(interferon,IFN)可分为I型(IFN-α和IFN-β)、Ⅱ型(IFN-γ)和Ⅲ型(IFN-λ)。高度的同源性和明显的种族特异性是IFN-α的特点,其大约含有165个
《白氏六帖事类集》(又称《白氏六帖》,以下简称《白帖》)是唐代著名文人白居易所撰的一部类书,虽然此书曾在后世产生过广泛影响,但随着与孔传续作合刻,单行本的《白帖》流传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中一位不可忽视的作家,他以“莫言式”的独特写作方式行走在中国文坛三十余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他成为获得该奖项的首位中国籍本土作家。随着新
文章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线上线下模式理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比较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