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无论是城市、地方,还是区域层面的产业发展均面临着促进空间格局优化,提升经济、生态空间协调性以及促进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是实现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高水平协同创造的有效途径,"空间均衡"是产业建设过程中对生产要素空间配置方式的要求,也是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协调性的外在体现。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空间均衡优化既是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协调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机制的整合,也体现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空间协调性的统一。本文在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下研究了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的评价方法、均衡优化策略以及"均衡"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空间异质性,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生态容量等差异性,是产业经济、生态空间非均衡性的重要来源。本文首先拓展传统的收入分配基尼系数,构建了一类以连续分布为基础的环境基尼系数计算方法;进一步将空间异质性纳入基尼系数的结构中,构建了空间异质性条件下的环境基尼系数——混合环境基尼系数。文章运用该基尼系数对我国十五至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十五至十一五期间,结合了空间异质性的我国区域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呈现持续恶化特征,而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得到一定的提升。其次,以地理位置为区域内空间差异的表征,将微观空间设置纳入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均衡框架中,建立了具有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内产业空间均衡优化模型。模型以企业、政府双方为决策主体,综合考虑企业的效用最大化、生产运营成本约束,在政府对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平衡目标下,得到对应的空间均衡策略,分析均衡策略与产业特征之间的关系,仿真模拟均衡策略变量对城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上海市的产业布局政策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揭示了均衡策略变量对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机制:城市产业布局规划中心越接近城市边界,越易促进产业布局的空间均衡态势的演变,形成"突破式"发展格局;对于规模较大的低能耗企业,布局优化成本越低,对应的产业用地开发成本的控制阈值越高;企业主体的异质性会减弱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梯度"特征。实证分析表明,在上海市当前的产业结构下,不宜对低能耗产业的布局做过大调整;在促进以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的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对于跨区域的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空间均衡分析,则以不同区域的贸易运输成本、土地资源存量以及产业基础等为空间异质性的指标,在区域内产业系统空间均衡模型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产业税收调节机制,分析均衡条件,求解均衡策略;以产业空间关联模式为产业的分类标准,分析各类产业在不同特征区域上的分布规模等空间均衡状态,以及面向各类产业的税收政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区域内、区域间产业关联均较强的产业类型,对应的均衡空间分布随着贸易成本的变化,呈现稳定的路径演变趋势;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等因素对演变的影响较小,但企业主体的异质性对演变路径的影响较大;在区域间土地供给、贸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该类产业对应的税收政策整体趋平稳。②对于区域内强关联,区域间弱关联的产业类型,对应的均衡分布状态演变受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的影响较大,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扩大,演变区间从贸易成本低段向中高段移动,呈现"突变"趋势。③对于区域内弱关联、区域间强关联的产业类型,对应的空间分布均衡状态演变发生的区间宽,区域间土地供给差异扩大时,会促进演变区间向贸易成本中高段移动,并缩短演变的区间,出现"突变"趋势。对于后面两种产业,为促进经济生态均衡的目标,需要执行差异化的区域产业税收政策。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空间均衡优化策略是一般均衡框架下"博弈"结果,强调要素的配置效率,这种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本文最后以计量方法为基础,构造了一类研究产业技术与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之间关系的路径,研究结果揭示了产业布局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与经济增长动力——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增长之间的关系:①产业资本规模异质性会有效缓解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间的矛盾;相对于注重低能耗产业发展的技术进步,单纯注重经济效益的产业技术发展方式会加剧区域经济、生态的空间非均衡性;在短期内,相比于低能耗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产业的规模化建设对区域整体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性影响更加显著;②低、中、高能耗产业比例均衡且和对应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协同的地区,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空间均衡,更易出现高产出、低排放的结果;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能有效降低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区域经济、生态空间非均衡性;③跨区域布局优化过程中,区域间不同类型的技术融合约束条件在有效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的增长;技术融合对地区产业的排放-产出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且相比于注重产业经济效益以及均衡型这两种技术融合方式,以产业的能耗特征为参考的技术融合在有效提升产业产出的同时,仍能增强产业空间布局的经济、生态协调性。本文的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均衡分析及布局优化研究,体现了从产业组织微观主体行为优化,到宏观产业空间分布特征的纵向"涌现"的分析路径;针对不同区域空间范围、不同类型产业,研究对应的产业空间均衡分布状态,并在空间均衡分布基础上,研究产业布局优化的机理。研究说明,产业规模化、资源节约型的产业技术进步、以及具有空间均衡特征的产业系统,是实现产业发展的经济、生态协调性目标的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