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政策的功能在于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实现中央银行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无论这一目标是物价稳定还是经济增长或是其他,最终的效果和货币政策实施方式密不可分。在西方许多学者的研究中,货币政策透明度被确信会减少货币当局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这在实践中表现为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不断提高其政策透明度,并因此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与此相比,我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仍表现出更多的模糊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央银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对改善我国人民银行的政策调控有重要意义。货币政策的“透明与模糊之争”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二三十年的历史。80年代之前,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遵循政策“模糊”的态度以获取意外的政策收获。当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Kydland & Prescott,1977)首次将“时间非一致性(Time Inconsistency)”概念引入宏观经济学之后,引发了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货币政策规则逐步进入各国货币政策实施制度中,同时货币政策透明度明显增强。本文的第三章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着眼于说明透明度原则有效增强中央银行声誉,提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同时,引入附加成本的预期模型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原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央银行通过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能有效地传递信息,降低公众形成预期的信息成本,所以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越大,通货膨胀越低。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后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平均的通货膨胀率降低以及通胀变化减小与透明度提高相一致。本文的第四章介绍了代表性中央银行——美国和韩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实施情况。由于两国在政策背景、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上存在差异,所以在分析时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对两者进行观察。对美国采用市场分析方法观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动对市场波动的影响,选取有代表性的联邦基准利率为政策指标,将三个月和六个月的国库券利率的波动作为市场指标,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比较1993年前后美国货币政策的效果。结果表明,1993年以后美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强后,市场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减少了市场波动。本文同时对韩国货币政策进行了E-G指标分析,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得分明显增加,这成为韩国顺利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最后,本文提出了研究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最终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框架。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不足的同时,提出建立包含目标透明、过程透明和信息透明三个方面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框架体系,并针对每个部分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建议,以最终实现适合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