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此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过应用各种政策工具来鼓励和引导创新。2005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纲要》颁布后各区域投入了大量的创新资源,相关数据显示,中国R&D经费支出从2006年的3003.1亿元已增长到2013年的11846.6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与此同时,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升高,2013年达到2.08%,创历史新高,已超过1.5%的自主创新转折点。然而,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当前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还不高,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资源量的投入的同时,更应注重效率问题。本文从人才队伍建设、科技资金投入、技术引进、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支持等政策工具视角出发,系统地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同时又以区域创新效率值来衡量区域整体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为政策工具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以2006-2013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选用更为适宜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来测算区域创新效率值,为了更加全面的反映创新产出,本文从知识产出和产品产出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政策工具视角下区域创新效率的问题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有:2006-2012年,基于知识产出和产品产出的区域整体创新效率均偏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从时间上来看,基于知识产出的区域创新效率呈稳步增长趋势,而基于产品产出的区域创新效率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具体政策工具运用上,科技资金投入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对知识产出的区域创新效率贡献最大,而产品产出的区域创新效率主要靠科技资金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来推动;从空间上来看,基于知识产出的东、中和西部区域创新效率值呈现出东部省区大于西部省区大于中部省区,且这三个区域的创新效率得差距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而产品产出的区域创新效率值则表现出东部省区大于中部省区大于西部省区。在区域创新效率的环境影响因素方面,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度和产业结构表现出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劳动者素质则表现出不显著的负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