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包括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研究两部分。生物力学研究部分旨在研究人尸体腰椎单节段单侧TLIF的生物力学特性,以进一步明确单侧TLIF是否能够获得融合固定的即刻稳定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指导;临床应用部分通过回顾腰椎单侧TLIF与双侧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的病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中远期临床疗效、椎间骨性融合率,探讨对于腰椎单侧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可行性。Ⅰ生物力学研究部分材料与方法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6具,剔除标本上的肌肉组织,保留椎间盘、韧带及骨性结构完整,作为A组,正常对照组;然后模拟TLIF手术,并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分为:B组,双侧钉棒组;C组,单侧钉棒组,应用ElectroForce材料力学试验机(美国BOSE公司);高性能计算机图像Mimics分析软件系统和6台高速红外摄像机,计算出模拟人体产生屈伸、侧弯、轴向旋转3个平面6个方向的生理运动的角位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数据以x±s表示,用SPSS 13.0软件处理,多组数据之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NA),当F值有意义时,采用两两比较的LSD检验法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以完整的腰椎运动单元为参照,两种固定组的ROM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种固定组合间的比较:其中双侧钉棒组在各工况下ROM值均较低,与单侧钉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临床应用研究部分资料与方法40例单一腰椎间盘退行病变性患者自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TLIF手术的回顾性的分析,单侧TLIF手术组(A组)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47.35±13.48岁;双侧TLIF手术组(B组)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6.35±12.42岁。所有患者病程6个月到12年,症状加重半个月到6个月,术前均经过较为规范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反复发作。A组病变累及L4-5节段10例,L5-S1节段10例;B组病变累及L4-5节段11例,L5-S1节段8例,L1-2节段1例。40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腰痛,同时伴有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手术方式A组采用单侧TLIF,其中14例行常规开放手术入路,6例采用X-tube扩张管微创入路;B组采用双侧TLIF,其中15例行常规开放手术入路,5例采用X-tube扩张管微创入路。术后卧床一周后佩戴腰部支具下地行走。结果单侧组平均手术时间186.0±36.0分钟,双侧组平均手术时间230±37.5分钟,单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280.0±20.0ml,双侧组平均术中出血量521.5±264.6ml。l例发生硬脊膜撕裂,经修补后术后无脑脊液漏,术后腰痛基本消失,下肢放射痛均消失、麻木症状于术后逐渐恢复,无1例出现对侧下肢神经根症状。单侧组20例有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5.3±4.9个月;双侧组20例病人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随访13.8±4.3个月。两组术前与术后1周的Oswestry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Oswestry评分显示:A组和B组无显着差异,P>0.05。随访期间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检查均未发现有Cage的移位及下沉、没有椎弓根螺钉、钛棒松动及断裂,根据复查过伸过屈位未发现手术节段不稳,单侧TLIF组12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10例完全骨性融合,2例部分融合;双侧TLIF组13例患者CT检查结果显示11例完全骨性融合,2例部分融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生物力学与临床应用两个部分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与完整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单钉棒还是双钉棒固定,腰椎功能单位的力学稳定性都明显高于完整对照组,其中双钉棒优于同侧单钉棒组。从理论上讲,在TLIF术式下,虽然单枚融合器辅以同侧的单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组比较,单钉棒方式仍然存在差距,但其生物力学强度是足够的。2.中长期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单侧TLIF应用于单侧神经根症状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合并轻度不稳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中长期随访未发现内固定失败及不融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