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为研究对象,结合小说生成的历史文化语境,对其中的民俗文化表征进行解读。民俗文化由于其大众性和草根性往往受到知识分子精英的蔑视,美国黑人民俗文化则从诞生之初就被排挤到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然而,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存在于美国的文化系统之中,展现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美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成名于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国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1891-1960)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方人,从小就浸润在黑人民俗文化的传统之中;对其极其熟悉和热爱。加上她后来跟随美国人类学之父博厄斯学习人类学,并数次到南方进行民俗采风,所有的这些经历孕育了赫斯顿强烈的黑人民俗文化意识,增强了她保存和传递民俗文化遗产的使命感。民俗文化走进赫斯顿的文学作品是情理之中的事。《他们眼望上苍》就是她有效地将民俗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典型。由于该小说不符合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抗议文学”潮流,小说出版之初就受到同时代作家和批评家的争议。赫斯顿本人也被误解为没有种族观念的作家。然而,生活在一个种族主义根深蒂固的社会,赫斯顿没有理由不为民族平等而呐喊。更何况作为一个南方人,赫斯顿更不可能不关注种族问题。她与别人不同的是,她采取的是一种比较温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达她的立场、观点和诉求。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的种族观体现在她对黑人民俗文化的传递和表征上在这部小说中,赫斯顿运用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这不仅表达了作者对黑人文化传统的热爱,还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唤醒黑人种族意识、重构黑人文化身份的目的。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黑人作家面临着“双读者群”的困境。方面,赫斯顿通过在其小说中注入民俗文化成分,满足了白人读者对黑人原始文化的好奇心,从而达到了小说出版的目的。显而易见,民俗文化是赫斯顿对白人的“微笑面具”,是《他们眼望上苍》出版得以生存的策略。除此之外,赫斯顿还通过民俗文化间接批评了白人的文化观念,表达了种族平等的愿望。另一方面,她将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热爱融入到作品中,试图引起黑人种族的共鸣,引导黑人重拾传统文化,增强黑人的民族自豪感,走出“双重意识”的阴影,重构黑人文化身份。由此可见,赫斯顿与大多数黑人一样具有强烈的种族观念,渴望获得种族平等,只是她的表达方式并不是那么清晰可见。在一个黑人倍受排挤和压迫的年代,这样间接地、潜移默化地主张黑人地位和权利反而比公开的、激烈的抗议和反抗更有力、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