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在小儿外科消化道疾病中,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患病率为1:50001:2000,男女比例为4:1。HD一经诊断,其保守治疗效果差,多数需手术治疗,但各种手术方式均有相应的缺陷和并发症,术后并发症高达20%30%。随着手术工具的发展,有大量学者及专家通过改进各种手术方式,包括完全经肛门拖出术、腹腔镜辅助拖出术和HD的胚胎自然腔道手术(E-NOTES)和单孔腹腔镜手术(SILS),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1-2]。其中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egery,NOTES)术式与经典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比如Soave术式、腹腔镜辅助拖出术等相比,它有很多优点,比如避免了腹部切口所致的腹前外侧壁的组织损伤,术后疼痛轻,患儿医从性高(便于管理)及住院时间短(易于患儿家属护理和接受),因而在小儿外科界被认为是微创治疗方式的重要目标、是儿童患者的福音,因此小儿外科医生在NOTES研究发展投入了极大地热情[3-5]。本实验使用经结肠单纯结肠镜行巨结肠根治术和近年推广的腹腔镜辅助拖出术两种手术方式对巴马小型猪行巨结肠根治术,比较两种术式结肠的切除效果、术后恢复状况及其对实验动物心肺功能及免疫应激的影响,以此评估兴趣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同时分析比较该手术方式与目前金标准手术对机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其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推广和专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两阶段,实验一选用月龄3-6月的雌性巴马小型猪20只,体重介于25kg到30kg之间。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n=10)和B组(n=10),经结肠行单纯结肠镜巨结肠根治术为A组,行腹腔镜辅助拖出术为B组。记录各阶段手术操作时间,结肠切除及游离长度(并据此计算相关比值),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电图参数。实验二选用月龄5-6月的雌性巴马小型猪20只作为实验动物,体重30kg左右。实验动物分组同实验一。抽取所有实验动物空腹静脉血并统一保存送检。抽取血液标本的时间节点设定为: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1个24小时)、第2天(第2个24小时)、第3天(第3个24小时),允许时间节点误差10分钟。检测实验动物的血液生化及免疫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皮质醇激素水平、IgA、IgG、IgM、C3、C4。结果1.本实验共40只实验动物均成功施行经结肠单纯结肠镜行巨结肠根治术和近年推广的腹腔镜辅助拖出术,术后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两种实验手术术式均能够完成结肠切除并无张力拖至肛门直肠行吻合术。2.实验一中两种实验手术术式的结肠切除和游离长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切除及游离比、游离结肠切除比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实验实施的两种手术术式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2个阶段的用时在两种术式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第2阶段中切断结肠系膜及处理其根部血管、游离直肠的单位长度操作用时在两种术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二中两组实验动物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平均心率无明显区别。整个围手术期所有实验动物的心动节律及呼吸节律平稳。两组实验动物所有生化指标术后均迅速升高,其中皮质醇激素术后即刻达到最高水平,其他指标则在术后24小时左右达到最高水平,之后开始回落。围手术期应激指标中仅有肿瘤坏死因子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实验动物的免疫指标术后均即刻降至最低值,随后开始回升。结论1.经结肠单纯结肠镜行巨结肠根治术可以满足巨结肠根治术对结直肠的操作要求,但是手术操作过程中经结肠结肠镜手术组的部分操作用时与金标准手术相比明显较长,操作较困难。2.与金标准手术相比,采用兴趣术式组的实验动物应激免疫指标几乎未见明显差异,表明经结肠单纯结肠镜行巨结肠根治术并未明显减少手术对机体的损伤,同时也没有增加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3.兴趣手术组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及手术时间明显高于腹腔镜辅助拖出术组,可能与目前内镜建立的气腹压力波动较大、用单纯内镜行手术定向困难及缺乏专用器械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