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贿罪是一种职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谋取财物,进行权钱交易的犯罪,是我国廉政建设的大敌。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益的,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行为。这种犯罪性质极其恶劣,危害极大,不仅破坏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而且玷污了人民赋予公仆的权力,破坏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刑法打击的重点。因此,准确把握受贿罪,对于打击犯罪、保护人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受贿罪的若干法律问题这一课题作粗浅探讨。首先,本文从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出发,就受贿罪的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四个构成要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实践中能够准确把握受贿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当前受贿犯罪案件不断出现新类型、受贿手段不断翻新的背景下,针对案件查处中经常遇到的存在歧义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该《意见》对十种新类型受贿行为的定性问题、罪与非罪的界限、受贿犯罪数额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本文分析了新时期呈现受贿犯罪的新特征,几种新型贿赂犯罪的表现形式及司法认定。最后,受贿罪作为一种典型的侵害国家廉政制度的职务性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如何有效的预防和遏制贿赂职务犯罪,中外各个国家立法上都对受贿罪规定了不同的惩罚措施,然而西方发达国家不仅立法上对受贿罪的惩罚措施更加严厉,对贿赂犯罪的工作机制制定也更加完备,本文在分析国外一些国家预防和遏止贿赂犯罪有价值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及工作实践,对我国预防和遏制职务犯罪提出了对策,以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