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前辈和时贤研究基础上,本文以蛮族问题最为突出的南朝为主要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视角有两个,一是蛮族的民族演进和社会演进进程,二是南朝治蛮政策的演变轨迹。笔者具体考察了南朝政权对蛮族的军事征伐、行政治理以及南北朝对蛮族的争夺等问题,力求把握蛮族问题与诸朝政治的历史逻辑关系。 南朝与蛮族的军事对抗十分频繁,既有历朝朝廷和地方州郡对蛮族的军事征伐,也有蛮族寇略郡县杀害吏民,其中尤以刘宋一朝的军事斗争最为剧烈,也最为典型,除了官吏贪暴激起蛮众反叛的原因外,汉沔流域蛮汉杂居引发族际冲突亦是重要原因,蛮民的斗争还带有改变贱民化及恢复自由身份的色彩。南齐和萧梁时代,蛮族的寇暴仍然严重,但是军事冲突的烈度比刘宋要降低很多。南朝政府对蛮族的武力镇压是异常残酷的,但暴力征伐似乎是这个历史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因素,客观上对蛮族的封建化起到了外在的推力作用。 针对蛮族的频繁变乱,南朝朝廷除以武力镇压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强化对蛮民的控制。南朝设置南蛮校尉府、宁蛮校尉府等蛮府机构,主要是为了在军事上加强对蛮族地区的控制和震慑。刘宋和南齐在蛮族聚居的地区特别设立了左郡左县的行政机构,这项带有过渡性的行政措施加速了蛮族的编户化进程。曾经广泛存在的左郡左县,进入梁代后就不再见于记载。左郡左县的消失,标志着封建统治的深化。南朝开创的左郡左县制度在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治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南朝沿袭了秦、汉以来给蛮族首领封官进爵的做法,任命一些蛮酋为郡守、县令甚至州刺史,给予其行使蛮族区域的统辖权力。北魏南进后,其疆界日渐逼近南方,聚居在中间地带的蛮族成为南北争相笼络的对象,蛮族区域呈现出波云诡谲的政治格局。笔者以桓诞和田益宗两位蛮酋为考察中心,全面展现了南朝、北朝与蛮族三方博弈的过程。南朝和北朝都以丰厚的官爵笼络蛮酋,利用蛮族与对方争夺中间地带,以蛮治蛮、以蛮御敌、以蛮扰敌,给对方边境造成威胁。藉此地缘政治优势,蛮酋游移于南北之间,积极扩大本部族的势力和影响,以保持本部族独立或半独立的地位。 纵观整个南朝蛮族问题的演变过程,宋、齐、梁三朝在处理蛮族问题上,呈现出逐步成熟的轨迹。在汉蛮关系史上,蛮汉民众长期杂居相处,“润物细无声”的民族融合是主流,但是从短时段看,暴风骤雨式的战争则是带有强制性色彩的民族同化。蛮族作为弱势民族,这一过程似乎是无法逃避的民族演进和社会演进进程。在两种方式的合力作用下,蛮族主体部分的民族特性逐步丧失,成为汉民族共同体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