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谚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绚咐多彩的瑰宝,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全体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所产生的智慧的积淀与结晶,因而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从形式上看,谚语不但句式凝练、结构均衡,而且富有乐感,音韵和谐。从内容上讲,谚语是语言的精萃,既质朴又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虽源于民俗,才形象牛动,可称是一个民族文化高度浓缩的百科全书。因此,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谚语,必须对其本身的美学特性进行探究。只有对谚语的本身特性的了解与掌握,才能正确地运用各种译法为它们服务。 正是基于对谚语本身特性的充分认识,本文选择了将美学与谚语翻译相结合这一命题。通过美学视角,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解读谚语的这些特性,还可以了解如何尽可能的在译语中再现或再创这些特性。从美学视角来研究谚语翻译,不仅对外语教学和翻译理论研究方法的变革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而且也为语言与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但是,将美学应用于谚语翻译的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即使到目前为止,有关领域的专著也尚未问世,这与英汉习语的翻译研究相比显得尤为滞后。为此,本文作者尝试着对该领域进行一些研究。限于篇幅及作者的水平,本文还远远谈不上全面和深入。事实上,本文仅就解读和再现这两个主要方面来对谚语翻译的美学意蕴进行探讨。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全文的引言部分,该部分简单地介绍了该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意义,作者的写作目的、研究思路及其论证的理论依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谚语的界定,谚语翻译的重要性,美学与翻译的联姻溯源及翻译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四章可以看作本论文的主体章节。其中,第三章主要从审美客体之一——源语出发详尽解读了其审美特性:表象要素与非表象要素。第四章先从翻译美的标准入手,简要探讨了影响翻译美的因素,随后又讨论了诸种再现与再创源语美的手段。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在这部分中对全文做了简要的概述,并阐明了继续研究美学与谚语翻译相结合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