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力强的消费型现代服务业,在以城镇为基础环境,产业融合创新、城镇与旅游互动过程中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环境下,探索旅游城镇化模式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运用复杂系统科学理论、评价方法,对地理现象的发展演化、格局过程的耦合作用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努力方向和任务。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领先其他城市群,是旅游业、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典型区域。深入分析该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作用过程,客观评价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能得出旅游业发展的环境条件,总结旅游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对其他城市群地区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本文从系统科学出发,定性分析了旅游业与城镇化两大系统的耦合作用形式、机制和演化过程;分别论述了旅游业与城镇化在空间环境依赖、空间结构、空间等级方面的空间耦合关系;在市场依托、产业关联、产城融合方面的经济耦合作用。运用问卷调研方式,对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关系的相互影响和居民感知进行了社会学方法研究,论述了二者在城市规划建设、城市治理、文化传播、品牌塑造等方面的耦合关系,最后选择反映空间、经济、社会文化方面耦合水平的指标,对长三角城市群16城市1992年至2012年期间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作了实证计量分析和结果说明。最后指出研究的主要结论和不足。结论认为:第一,旅游业与城镇化耦合关系是旅游系统、城镇系统内部要素相互作用长期形成的。经历了从胁迫、促动到耦合协调的一般过程,表现在空间连通、社会经济互促、文化生态共建共享等方面。第二,长三角城市群的分析显示旅游业与城镇化空间过程相互依赖。城镇属于旅游空间系统主体,旅游空间日渐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与城镇等级规模、中心性水平高度一致,长三角旅游城市空间分布服从中心地分形理论,D值接近1,K=3,符合市场最优原则,表现出空间格局的优化。第三,投入-产出分析表明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明显,不同产业、不同地区关联水平存在差异性。第四,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业城镇化耦合水平的计量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6城市耦合协调水平从1992年至2012年期间变化相似,速率不同,整体上都实现了从早期的低度协调,过渡至2005年的中度协调,再到2012年的高度协调。协调值的城市间差异降至最低,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旅游业发展表现出区域协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