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888年,莱尼茨尔(F.Reintzer)首次发现液晶以来,液晶的发展比较缓慢,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广大学者对液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液晶的开发和实际应用才取得可喜的进展,并广泛应用在显示、无损探伤、医学诊断等领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液晶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需要我们对新型液晶化合物不断开发研究,期待能得到较好的应用。本论文旨在合成一些结构新颖、性能独特的噻吩、双酯类液晶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透射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偏光显微镜(POM)等仪器研究了噻吩及双酯类化合物的液晶性能。同时简要分析化合物分子结构与液晶性之间的关系,为噻吩液晶材料的分子设计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期望能得到有实用价值的化合物。本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1、第一章简要概述了噻吩及酯类液晶的基础知识,详细介绍了噻吩类化合物在功能材料特别是液晶材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2、第二章合成了噻吩中间体—2-噻吩甲醛、新型席夫碱中间体4-(2-噻吩甲亚胺基)苯酚和4-(2-噻吩甲亚胺基)苯甲酸,优化了合成路线。利用红外、核磁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对席夫碱4-(2-噻吩甲亚胺基)苯酚进行了广谱抗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第三章创新合成了重要药物中间体:噻吩乙醇,实验主要利用超声波对反应条件进行了改善,并对格氏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较为理想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此工艺条件,制备得到高产率、高纯度的目标产物;4、第四章利用十一烯酸与席夫碱4-(2-噻吩甲亚胺基)苯酚合成了新型噻吩液晶,并进行了结构表征,最后在研究其液晶性能的同时,简要分析了噻吩的结构与液晶性的关系;5、第五章利用席夫碱4-(2-噻吩甲亚胺基)苯甲酸与吡啶类化合物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噻吩氢键液晶化合物,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对其液晶性能进行了研究;6、利用高效酯化(DCC/DMAP)法合成了一系列双酯类、结构对称的液晶化合物,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到该类液晶化合物具有较长的液晶相,升温过程液晶相温度范围80℃左右,降温过程100℃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7、对多壁碳纳米管进行了改性,并将其掺杂到具有代表的双酯液晶中,发现原有的向列相织构发生较大的改变,简明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本工作期待能为新型液晶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8、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