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城乡差距比较大。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就是要在当前既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农民既可以进城,又可以返乡,能够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良性机制,从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赢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从当前的阶段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而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使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很大困难,劳动力素质作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更需要得到重视和发展,因此,对于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显得更加迫切,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显得更为必要。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及转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根本原因的结论,并通过运用斯加斯塔德模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相关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证明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转移动力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模型中分析了劳动力素质高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转移成本,转移工作期限以及劳动者对转移收入的心理贴现率四个方面的影响,接着以劳动者学历的高低代表劳动力素质高低通过案例实证分析再次证明了模型分析结论的正确性,接着分析了农村成人教育在劳动力转移中的特殊作用,包括对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和道德法律素质等各方面的提高。然后提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具体要求,最后针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满足劳动力转移对成人教育的要求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通过本文,希望对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进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而有理论现实意义的帮助。本文通过建立斯加斯塔德模型,并对已有的模型根据我国的劳动力转移实际情况进行改良,接着将劳动力素质这一因素加入模型中进行分析。并且通过实际调查走访获得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从学历对劳动力转移的劳动转移率、总收入、人均纯收入、工作期限四个方面,运用数据进行了分析,证明了劳动力素质因素对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的存在,其模型的设置和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创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