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政府职能不断调整和优化,与此同时,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理念及其模式出现了相应的转变。最初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治理理念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治理理念的兴起,源于西方学术界在社会资源配置中既看到了市场的失效也看到了政府的失效。他们希望通过对治理理念的研究,从市场和政府之外寻找到另外一种力量,以解决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治理理念强调多元治理、有限治理、柔性治理以及和谐治理。治理理念实质上打破了市场与经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传统两分法思维模式,把有效的管理看作两者的合作互动过程,力图建立起全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新范式。非政府组织是20世纪后半期兴起的社会民间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为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供了新的可能。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的主体,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服务、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改革以及社会整合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非政府组织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笔者以上海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为例展开研究,归纳出当前我国非政府组织所具有的显著特性:一是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的生成和发展,二是非政府组织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结构模式。纵观国内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发展历史及现状,可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对立“零和”型、互不干涉型和合作互补型。根据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现状,笔者认为,当前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构建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具有坚实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因为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政府所让渡出来的职能需要有相关的治理主体承担,而当前我国的非政府自身发展相对不足,且政府社会资源的占据和分配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此外,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具有相同的宗旨、互补的职能以及良好的合作历史。对于如何构建我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关系,本文分别从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政府应该提供制度支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包括完善法律政策、完善资金支持体系、强化竞争。非政府组织自身应加强组织建设,增强自身能力,着力点在于明确组织使命、完善自律机制以及强化筹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