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主要手段区域水工程出发,针对目前水工程建设、投产运行对区域社会经济效益产生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给区域生态环境一定的压力,研究了区域水工程建设对区域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分析计算了区域不同时期水工程影响下的水资源现状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以及各个时期区域人口经济的最大支撑规模。在区域水工程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中,本文从区域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两大子系统出发,分别计算了区域水工程对区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虚拟水理论分析区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它不仅可以统一研究成果,使其具有可比性,而且它将区域水划分为绿水、蓝水和虚拟水,使区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更为客观、准确。在对区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从建立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工程影响因子识别、筛选水工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到计算分析的研究思路。通过区域水工程对水资源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运用虚拟水承载力理论研究区域水工程对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影响:1.提高区域人口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改变消费模式,如调整区域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等;二是改变种植结构和增加作物产量,即提高区域绿水承载力,如种植一些绿水含量较高而虚拟水含量较低的作物;三是有效的开发利用区域蓝水资源,提高区域蓝水人口承载力。2.对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提高区域蓝水承载力是提高区域人口承载力的主要手段;建设水工程,增加供水量是缓解关中地区人口发展与用水矛盾的关键。但是,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由于蓝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开发技术条件的局限性,蓝水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在某一时期可能存在一个极限,故必须寻找新的出路。3.通过对区域评价年与预测年绿水和蓝水人口承载能力分析表明:提高区域绿水承载力,对提高区域人口承载能力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二)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并对照模糊综合评判法,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水工程对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1.关中地区各评价年水资源承载力均处于II级—III级,并逐渐趋于III级极限值。2.在关中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目标虽在水资源“承载力”层次上是可行的,但相对较低的水资源承载力势必给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压力,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并直接影响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未来水资源规划中,区域水工程建设应以加大过境水利用及区外调水为主,并注重水的高效利用。3.运用TOPSIS法对关中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将该方法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可行的。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比,TOPSIS模型不仅消除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带来的随机性和主观性,而且这种逼近理想解与负理想解的排序评价方法更能反映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与紧缺程度。因此,对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尤其在水资源短缺地区,TOPSIS模型的应用就更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