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理论对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是一个永恒的着眼点,经济发展既有经济增长这种数量上的进步,也有制度创新、结构改变和优化这种质量上的进步。自然资源禀赋一直是经济发展领域研究的重点,它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因素,对它如何利用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优劣。正如发展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所认为——“自然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基础”。然而,一个地区的丰裕的自然资源往往没有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福音”,反而成了桎梏该地区经济增长的“诅咒”。1993年Auty第一次提出“资源诅咒”这一经济术语,意即丰裕的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起到促进作用,反而是一种限制,许多资源丰裕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地区。世界银行(2002)调查了20世纪90年代采掘业发达的国家经济(RA=采掘业出口量/总出口量),采掘业中等规模国家10年间人均GDP平均每年下降0.7%(6%<RA<15%),采掘业规模较大国家人均GDP年均下降1.1%(15%<RA<50%),采掘业规模最大国家人均GDP平均每年下降2.3%(、50%<RA<1),平均而言,所有资源丰裕国家人均GDP平均每年下降1.15%。对于我国而言,资源诅咒这一课题既有理论上的意义,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几年稳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东中西部的差异,我国省际层面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如果存在的话应该如何去探寻它存在的原因和传导机制;如果不存在的话应该如何借鉴我国避免资源诅咒的成功经验;能否通过对理论的研究对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低碳战略”予以政策上的帮助,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和梳理的。本文第一部分拟对资源诅咒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介绍,并进而对其相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性分析。第二部分拟借鉴国内外研究现状,推导资源诅咒现象的理论模型和传导机制。国内外对资源诅咒问题的研究一直存在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一种认为“资源诅咒存在论”,一种则认为“资源诅咒不存在论”或者“资源诅咒条件存在论”;对于资源诅咒纯在论,研究重点一般都放在丰裕的自然资源如何阻碍经济增长的,它的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分别有哪些,它的产生机制和传导机制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对于后一种观点,部分研究者认为资源诅咒其实并不是资源本身产生的,而是丰裕的资源引发的一系列其他原因而引致产生。第三部分为实证部分,从资源消费和自身丰裕度两个方面着手研究。方面通过时间序列的脉冲分析得出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混合0LS效应检验,并使用豪斯曼检验和B-P检验筛选最佳的回归方法,最终分析回归数据在实证层面上是否可以验证资源诅咒在我国省际层面的存在性,以及自然资源通过何种方式制约或者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第四部分依据前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使得理论认识更加具体且兼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