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重型肝炎的病史、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探讨其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科(国家中医肝病医疗中心)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住院的127例重型肝炎患者和220例非重型肝炎患者(对照组),总结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且按照中医证型分类归纳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重型肝炎各证型出现的频率和病例数的构成比;②重型肝炎中医各证型在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中的分布;③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白蛋白(ALB)的关系;④重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预后的关系;⑤重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非重型肝炎分布的比较;⑥重型肝炎中中医不同证型的症状体征分布频率。利用SPSS13.0计算机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重型肝炎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型有30例,占总数的23.62%;肝胆湿热型有35例,占总数的27.56%;热陷心包型有30例,占总数的23.62%;阴阳离决型有32例,占总数的25.20%。2.在急性重型肝炎1例中,仅热陷心包型1例;在亚急性重型肝炎2例中,肝胆湿热型和阴阳离决型各1例;在慢性重型肝炎124例中,肝郁气滞型30例,肝胆湿热型34例,热陷心包型29例,阴阳离决型31例。3.在PTA方面,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离决型和热陷心包型与前面两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BIL方面,四个证型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LB方面,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与前面两个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其他两个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的无效率(加重和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热陷心包型加重的病例明显高于其他3个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阳离决型死亡的病例明显高于其他3个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非重型肝炎病例中肝郁气滞型明显高于重型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型肝炎病例中和肝胆湿热、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明显高于非重型肝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结果表明:肝郁气滞型14个症状中7个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型13个症状中6个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热陷心包型13个症状中8个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离决型12个症状中7个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统计学方法,总结出重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且根据对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了以下信息:①重型肝炎分为4个证型,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②在重型肝炎中,大部分以慢性重型肝炎为主;③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在PTA、TBIL、ALB方面的异常水平明显大于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④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好转率高于其他两型,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无效率高于另外两型;⑤非重型肝炎大都是肝郁气滞型,而重型肝炎则主要是肝胆湿热型、热陷心包型和阴阳离决型;⑥肝郁气滞型有7个症状和体征较非重型肝炎更加典型,肝胆湿热型有6个症状和体征较非重型肝炎更加典型,热陷心包型有8个症状和体征较非重型肝炎更加典型,阴阳离决型有7个症状和体征较非重型肝炎更加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