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甲烷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2005年6月~2006年6月期间,在中国科学院山东禹城综合实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和棉田的地表甲烷交换通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定点观测,分析了不同农田甲烷通量的季节变化、日变化规律及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试验在不同作物类型的农田中各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处理,分别使用小暗箱测量土壤甲烷通量,用大暗箱和明箱测量土壤-植物系统的甲烷通量。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农田的地表甲烷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其日变化规律都不明显。温度的季节变化和小麦植株的生长变化引起冬小麦田土壤-植物系统甲烷通量的季节变化;棉田土壤甲烷通量受温度影响较多,吸收的峰值多出现在温度较高的观测日。在本研究区域,农田是甲烷的汇。植物的存在会明显促进土壤-植物系统对甲烷的吸收。光照促进土壤-植物系统对甲烷的吸收。在冬小麦田中,明箱所测甲烷吸收量(平均为-22.75±26.44μg·m-2·h-1)大于暗箱所测得的量(平均为-13.75±10.79μg·m-2·h-1),光照下土壤-作物系统吸收甲烷的量约是无光照的1.65倍。土壤水分对甲烷吸收的影响规律是,土壤水分低于一定数值时,土壤水分的增加促进土壤吸收甲烷,而高于一定数值时,土壤水分的增加则会抑制土壤吸收甲烷。相对于0cm地温和气温来说,5cm地温与土壤甲烷通量的关系较为密切。在0~25℃之间时,5cm地温对土壤甲烷吸收通量的影响作用较大;温度大于25℃的时候,影响减弱。土壤NH4+含量与土壤甲烷通量的关系是土壤NH4+含量大于一定数值时,NH4+才会对甲烷的氧化造成抑制。观测农田生态系统甲烷通量时,用明箱覆盖土壤以及植物,这样得到的观测数据才更能反映地表甲烷通量的真实状况。
其他文献
出了静态检影验光数据的计算机自动处理方法,编制了处理软件,经过与实际拍片测量结果对比,说明本方法是正确的、软件是可行的
腹诊,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经》《难经》都有关于腹诊的论述,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发挥和发展了腹诊这一诊断方法,并将其应用临证。在《伤寒杂病论》中
伊斯兰文化体系与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从希腊、罗马起始的西欧文化体系同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兴起于七世纪的伊斯兰教督促人类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态
表情识别作为人机交互技术的一个关键技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表情识别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分别从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两个关键技术部分的方法研究进行阐述。
首先从理论上对系统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对其工作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其次分析了现代远程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问题 ,并从技术角度提出了冲突消解的策略 ;最后结合同济大学
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鉴别含麸质的谷类成分,选择大麦Hordein管家基因、小麦Gliadin管家基因、黑麦Sec1管家基因和燕麦Avenin管家基因作为物种鉴定的特异性标记基因,设计适合
出一个全新的河流单因子水质评价指数———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 .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可以完整标识水质评价指标的类别、水质数据、功能区目标值等重要信息 ,既能按国家标准类
菇房为食用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菇房中不适合长期滞留的劳动环境,实现自动化是菇房设施的必然趋势。本文开发研究的菇房控制系统利用
正当法律程序是美国一项著名的法律制度,对世界各国的法治建设都有深刻影响。受制于对程序认识的若干偏差,人们对正当法律程序价值的认识总是带有片面性,缺乏对其真正价值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微生态制剂越发受到着重关注,对于双歧杆菌、乳杆菌制剂而言,其在开发和应用中,目前占微生态制剂首位。其可作用于肠道微生态,纠正其平衡,保持其平衡,进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