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1999年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阶段,每年都有几十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面对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高校包括部分大学生开始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自主创业上来。再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使得我国劳动力就业方式以及就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使得大学生就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和灵活化:比如,有的选择了自主创业,有的选择了自谋职业,有的选择了灵活就业,不一而足。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正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和有效途径之一。而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加入到创业者队伍中的事件是1998年由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自“创业大赛”之后,大学生自主创业就在全国传播开来。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由于高校、政府、家庭、自身、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可以说是很低很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需要有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保障,同时,大学生创业要实现从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不仅需要政府强大的号召力和高校广泛的动员行动,还需要有程序化、规范化、体制化的大学生创业机制,通过设计有效的制度和创新有效的体系,切实保证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能够有序进行,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创造潜力。因此,怎样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性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创业机制,清除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体制性障碍,就成了能否保证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而高校和政府在创业机制中创业职能的发挥和实现效果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围绕地方高校和政府怎样尽可能的发挥它们在大学生创业机制建设中的作用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来进行研究的。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框架以及论文主要的创新点。正文共包括四大章:第一部分介绍了构建大学生机制构建的相关理论基础,为后面研究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现状、面临的困境以及高校、政府在构建大学生创业机制中创业职能的缺失及其应当承担的责任。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在前面两部分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高校在创业机制建设中应具有的创业职能和政府在创业机制建设中应具有的创业职能,最后提出高校和政府应该协作联动,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建大学生创业的良性机制。第四部分是实例,以浙江宁波地区为例,详细分析了宁波地区创业的现状、宁波大学生创业机制的现状,并对宁波高校和政府在构建宁波大学生创业机制的作用给出了改进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