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道昆(1525—1593),一名守昆,初字玉卿,改字伯玉,号高阳生。江南歙县人。出身于商贾家庭,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与王世贞并称“两司马”,《明史·文苑传》有传。著有《太函集》、《大雅堂杂剧》等。汪道昆是明清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甚至走向两个极端。 本文从汪道昆家世生平、诗歌内容、诗歌艺术特色及其价值影响四个方面,采取文献与文学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重点和较为系统地研究。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家庭出身、军宦生涯、乡居生活三个方面探讨汪道昆的家世生平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二章,以万历三年归乡为界把汪道昆的诗歌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对其诗歌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前期主要以军事题材为代表,后期以送别、唱和、咏物、感怀为主体。 第三章,着重探讨汪道昆诗歌的艺术特色,以后期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他后期诗风转变的原因。后期诗歌,汪道昆能够突破复古藩篱,诗歌风格雄健壮阔,用典恰当、技巧纯熟,清新自然。后期与龙膺、屠隆、李维桢等后学的交往,阳明心学及佛学的影响,促进了汪道昆诗风的转变。 第四章,简述汪道昆诗歌的价值及影响。从他的一些反映社团活动、文人市民生活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窥见晚明社会人们的生活风貌。明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的日益繁荣,不仅使市民的心态越来越开放,而且改变了许多文人的生活态度,显示出与以往不同的情趣取向。同时由于汪道昆的影响,新安诗派迅速崛起并引起诗坛的注意,徽州也因此成为当时几个最重要的诗歌活动中心之一。汪道昆对诗歌的认识见解虽散见于书信、序言之中,并未以系统诗论的形式出现,但却透露出性灵的萌芽,并运用于具体的诗歌创作,有助于推进后七子派后期的界内新变。 附录部分为汪道昆诗歌年表。希望借此表可以更清晰、更直观的了解汪道昆诗歌的创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