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局部应用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近些年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神经断端显微缝合技术的日臻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临床疗效仍不十分理想。研究发现,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索逆向运输的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是造成神经元发生凋亡的原因之一,提供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则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为了提高受损神经元的存活率,部分学者利用神经轴突的逆向轴浆运输原理,通过动物实验在给药途径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神经断端给药和靶肌肉注射给药等。实验目的: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经蛛网膜下腔置管应用外源性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临床提高神经损伤修复的疗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共48只,雄性,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坐骨神经切断再吻合后给予GDNF)和对照组(切断再吻合后给予生理盐水)各24只。采用切断大鼠左侧坐骨神经致相应运动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腹腔麻醉,取左股后正中切口,暴露坐骨神经,切断股方肌下缘约1cm处神经干,再用9-0的无创线行神经外膜缝合,在SD鼠荐结节连线与棘突连线交点约第五、六腰椎椎间隙做蛛网膜下腔置管,用微量进样器通过留置管注入外源性GDNF6μl(10μg/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6μl,连注十日。于2、4、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不同时间处死动物并取材,对L4~6节段脊髓标本冰冻切片,行HE染色,尼氏体染色、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术后1周,即可观察到手术侧脊髓前角广泛水肿,神经元数量减少,染色淡。NS组偶可发现凋亡细胞,GDNF组伤后病理改变与NS组相似,但神经元肿胀程度和数量减少程度均较NS组轻。尼氏体染色发现NS组1周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下降35%左右,第二周下降40%左右,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减少40%左右,并维持在这一水平。GDNF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胆碱酯酶阳性颗粒面积均比NS组有明显提高,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坐骨神经功能指数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通过蛛网膜下腔注入外源性GDNF对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对脂肪肝患者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20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00例患者中,男女各100例中通过B超证实的脂肪肝患
目的:研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I(β-1,4-galactosyltransferase-I,β-1,4GalT-I)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变化,以及β-1,4GalT-I与胶原合成的关系,初步探讨β-1,4GalT-I在瘢痕
总结了心外科病区成立CPR抢救配合考核小组近3年来在心外科病区的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对护士在抢救过程中操作方法: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吹气量、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的速度及准
通过化学实验,研究了络合铁-多酚类液相脱硫催化剂的脱硫-再生反应行为和热力学趋势,结果表明,脱硫反应和再生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进程中电势-pH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氧
目的脊柱骨折的患者常并发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损伤。但是韧带损伤后不愈合或瘢痕愈合,常导致明显的关节功能丧失和疼痛。而且尽管韧带损伤后可以自愈,但愈合后韧带的超微结构
目的:通过地氟醚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作用的观察,明确地氟醚预处理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研究地氟醚预处理对多种炎症因子,肝脏氧自由基产生,组织炎
虽然期待权这个概念诞生于德国,但是其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还没有明确的体现。学术理论界对期待权的研究与探讨从未停止,但关于期待权的涵义、属性、构成要素、样态等基本内容有
目的探讨新建公立三甲医院五官科护理队伍建设和培训的科学方法。方法分析现有护理团队的实际情况,调研五官科护理特点与难点,循证五官科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开展队伍建设和培
目的:探讨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4组(n=6): 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