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行P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为(60±7)岁,年龄范围为4l~75岁。其中19例行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创新组;20例行黏膜对黏膜胰肠吻合设为传统组。对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创新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42±47)min,400ml(300ml,400ml),10、9例,3.1mm(2.9mm,3.4mm),37d(32d,63d),17例,18 d(15d,22d);传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92±95)min,400 ml(300ml,525ml),6、14例,3.6mm(2.6mm,4.2mm),43d(34d,49d),18例,24d(15d,27d)。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胰腺质地(软、硬),胰管直径,胰管拔除时间,使用生长抑素,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情况:创新组6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传统组11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同1例患者可合并多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级与C级胰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39例患者中,33例获得术后随访(创新组18例、传统组15例),随访时间为3~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创新组肿瘤复发转移死亡5例,术后34个月肿瘤复发1例,主胰管扩张且间断腹痛、腹胀1例,消化不良5例,后背疼痛1例,恢复良好5例;传统组肿瘤复发转移死亡10例,主胰管扩张且间断腹痛、腹胀2例,消化不良2例,恢复良好1例。结论PD术中采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对术者操作技术的要求,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B级和C级胰瘘并发症发生率。第二部分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动物实验研究目的通过建立模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动物模型,探讨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杂种犬建立模型,将12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各6只,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为实验组,黏膜对黏膜胰肠吻合设为对照组。对围手术期(术前,术后7天、14天、30天)一般资料、生化指标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实验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各有2只死亡。两组在术后死亡率B/C级胰瘘、术后体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肠吻合时间实验组13.9±1.4min,对照组18.6±3.7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化指标:两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淀粉酶、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组内术后不同时间点与术前比较时,实验组淀粉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0天组织病理学变化:实验组胰肠吻合口愈合较好,吻合口炎症反应较轻,胰腺及空肠侧无明显水肿,结构完整;HE染色可见胰腺及肠管组织结构完整,二者之间连贯且贴合紧密,吻合口两侧黏膜光滑平整连续,黏膜下纤维组织增生、连贯自然,少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胰肠吻合口处胶原大量增生,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排列整齐,呈年轮状,吻合口愈合较佳。对照组胰肠吻合口愈合可,可见炎症反应较重,肠管及胰腺组织水肿明显,胰肠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HE染色可见部分胰腺组织坏死,胰腺与肠管之间贴合不紧密,组织结构较为紊乱,少量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可见胰肠吻合口处少量胶原增生,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分布不均、波浪样杂乱排列,吻合口愈合一般。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组胰肠吻合口TGF-β1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呈棕黄色颗粒,但实验组胰肠吻合口处TGF-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胰肠吻合口处胶原纤维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术前及术后两组组织标本中的IL-6、TNF-α和TGF-β1的m R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套入式胰肠吻合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胰肠吻合用时短、术后胰瘘发生率较低,术后30天胰肠吻合口愈合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