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吉林省汉族人群后段牙弓必需间隙与牙列中剩余牙牙冠宽度的相关关系,建立后段牙弓必需间隙的预测方程,并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S)对方程参数进行优化,为正畸治疗中间隙分析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吉林大学口腔医院2018-2019年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及CBCT数据为研究样本,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100例(男性45例,女性55例)样本。在CBCT中测量全口牙牙冠宽度,并计算出各象限后段牙弓必需间隙,即第二、第三磨牙牙冠宽度之和。按照性别及象限将全部样本分组,男性组为:男性上颌右侧组(UR男组),男性上颌左侧组(UL男组),男性下颌右侧组(LR男组),男性下颌左侧组(LL男组);女性组为:女性上颌右侧组(UR女组),女性上颌左侧组(UL女组),女性下颌右侧组(LR女组),女性下颌左侧组(LL女组)。对不同性别同象限的后段牙弓必需间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一性别双侧后段牙弓必需间隙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将无统计学差异的组进行合并。从男女两组中各随机抽取5例为检验样本,其余为实验样本。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牙列中剩余牙与后段牙弓必需间隙相关性较强的因子,构建线性回归预测方程,并使用GAS优化方程参数。将线性回归方程和优化方程得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方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SPSS分析显示不同性别同象限的后段牙弓必需间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同一性别双侧后段牙弓必需间隙,结果显示上颌双侧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双侧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各组与后段牙弓必需间隙相关性较强的因子,男性上颌右侧为第一磨牙(UR6,P<0.001),男性上颌左侧为第二前磨牙(UL5,P<0.05)、第一磨牙(UL6,P<0.05),男性下颌为第一前磨牙(L4,P<0.05)、第一磨牙(L6,P<0.001);女性上颌右侧为第一磨牙(UR6,P<0.001),女性上颌左侧为第一磨牙(UL6,P<0.001),女性下颌为第一磨牙(L6,P<0.001)。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各组后段牙弓必需间隙预测方程,并用遗传算法进行参数优化。所得方程如下:男性:UR男=1.77UR60.96+1.890UL男=1.34UL60.93+0.32UL51.35+2.690L男=1.17L61.11+2.56L40.66﹣4.401女性:UR女=0.4UR61.3+9.667UL女=0.83UL61.10+7.324L女=1.01L61.17+4.127线性回归方程、GAS优化方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比较,两组方程预测值与实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AS优化方程的标准误差均小于线性回归方程结论:1、不同性别同象限的后段牙弓必需间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后段牙弓必需间隙评估时应考虑性别因素。2、对于同一性别双侧后段牙弓必需间隙,上颌双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颌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上下颌应分别研究。3、遗传算法优化后的预测方程比线性回归方程误差更小,预测精度更高,有利于正畸治疗中的间隙分析及矫治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