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优质的海洋蛋白食品。同时牡蛎是最具代表性的贝类,养殖量和产量均居首位,人们以鲜食为主,这样牡蛎食用的安全性和营养呈味显得格外的重要。牡蛎在储藏及长途运输过程中,由于保活时间和保活条件的影响,呈味成分会发生明显的改变,但目前国内外尚无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为原料,研究其净化工艺,并进行了生态冰温保活;探讨了保活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和呈味成分的变化;对糖原在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的分子量分布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净化处理前的近江牡蛎细菌总数大于5×106cfu/g,大肠菌群46000MPN/100g,微生物指标严重超标,不符合海水贝类卫生标准(GB2744-1996)。以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为指标,采用臭氧净化方法,以净化海水流量、贝水比等为影响因子,探讨了牡蛎的最佳净化工艺条件。牡蛎的最佳净化工艺条件为:臭氧浓度0.15mg/L,在温度20℃、净化海水流量1.68 t/h·m3、贝水比1:10,净化时间24小时。净化后牡蛎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分别为1.02×106cfu/g和小于300MPN/100g,符合海水贝类卫生标准。在净化过程中,牡蛎的存活率达到100%;粗蛋白、粗脂肪和糖原质量分数分别下降了0.20%、0.80%(干重)和0.25%,显示主要营养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
2、以净化合格的牡蛎为原料,分为薄膜包装组和散装组在5℃进行生态冰温保活,测定其过程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变化。保活9天,存活率在95%以上。粗蛋白和水分在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粗脂肪和糖原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乳酸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与保活前相比,薄膜包装组粗脂肪、糖原分别降低了55.7%和29.2%,乳酸含量增加了57.3%;散装组脂肪、糖原分别降低了51.9%和41.0%,乳酸含量增加了107.7%。薄膜包装组主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小。
3、以游离氨基酸、ATP关联化合物、有机酸、无机离子等主要呈味成分为指标,分析了牡蛎在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主要呈味成分的变化,并进行感官评定。牡蛎生态冰温保活9天后,各种呈味成分均有不同程度变化。
游离氨基酸:薄膜包装组3种主要呈味氨基酸、呈味氨基酸总量和17种氨基酸总量分别上升了8.4%、8.9%和10.4%,而散装组分别上升了22.5%、22.5%和23.7%。薄膜包装组主要是Glu损失,下降了64.4%,而散装组各呈味氨基酸均升高。散装组更有利于牡蛎游离氨基酸的保持。
ATP关联化合物:在保活的第1天,IMP含量上升,而AMP含量下降。9天后薄膜包装组和散装组IMP都略有增加,与保活前比较均上升了约10%。薄膜包装组AMP含量在保活过程中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总体趋势,保活9天后,下降了48.2%;散装组AMP在保活中期保持稳定,在末期显著下降,保活9d后,下降了71.6%。薄膜包装组更有利于牡蛎AMP的保持。
有机酸:薄膜包装组抽提液乳酸上升了60.8%,琥珀酸下降了34.2%;散装组乳酸上升了86.0%,琥珀酸下降了40.7%。在保活过程中,乳酸和琥珀酸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无机离子:阳离子除Ca2+以外,其它各阳离子均升高,而阴离子均下降。薄膜包装组K+、Na+、Mg2+分别升高了36.8%、9.5%和0.9%,Ca2+、Cl-、PO43-分别降低了57.0%、55.0%和28.1%;散装组K+、Na+、Mg2+分别升高了14.3%、6.9%和5.6%,Ca2+、Cl-、PO43-分别降低了69.7%、17.5%和31.3%。
感官评定结果显示,保活后的感官变化与呈味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基本上是一致的。随着保活时间的延长,牡蛎呈味变差,2种保活方式在感官评分上没有明显差异。
4、通过对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的牡蛎样品分别提取糖原,测定其在保活过程中分子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牡蛎糖原分子量约为100万,在生态冰温保活的过程中,平均分子量未发生变化。同时,糖原在保活过程中分子量的分布范围有所减小,从而可以推测在牡蛎生态冰温保活过程中,小分子片段的糖原先进行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