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WOLEDs)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固态光源,因其具有效率高、功耗低、视角广、亮度高、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超薄超轻以及可柔性化等一系列优点,在照明和平板显示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实现WOLEDs的途径有多种,目前为止最理想和最有希望实现高效率、长寿命WOLEDs的是荧光/磷光杂化途径。但是,此途径对于荧光材料的性能要求条件比较苛刻,要求荧光材料既具有高效的蓝色荧光发光效率,又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以便于敏化互补色磷光掺杂材料。另一方面,近年来,利用热激发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的新型荧光OLEDs技术受到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它可以突破传统荧光OLEDs仅有的25%理论内量子效率极限,实现100%的内量子效率。与传统磷光OLEDs相比,这种技术不需要使用重金属掺杂的磷光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昂贵重金属的使用,降低器件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荧光材料取代磷光材料,有望大幅度提高器件寿命和光谱稳定性。本文研究工作将从以下三个部分来展开:(一)以苯并呋喃吡啶为受体单元,三苯胺为给体单元,通过一个苯环桥连基团连接,合成了一种蓝色荧光小分子主体材料BFP-PTPA。利用1H NMR和质谱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结构的正确性。利用热重分析(TGA)对其热稳定性进行研究,测得T_d为245 ℃。根据低温磷光光谱计算得到材料的三线态能级(ET)为2.58 eV,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BFP-PTPA的HOMO能级为-5.47 eV。以材料BFP-PTPA为主体材料,以橙色PO-01为客体材料,制备了杂化白光器件并观察其性能。当掺杂0.4 wt.%PO-01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分别为6.9cd/A,2.7 lm/W,色坐标为(0.41,0.45);掺杂浓度为0.8 wt.%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分别为6.8 cd/A,1.89 lm/W,色坐标为(0.43,0.46)。(二)采取D-π-A的分子结构,合成了两种以砜基为受体单元的蓝色荧光聚合物主体材料PSOTPA和PSOCz,并利用1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等方法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利用TGA和DSC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得到PSOTPA和PSOCz的T_d和T_g分别为241 ℃、104 ℃和278 ℃、120℃。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PSOTPA和PSOCz的HOMO能级分别为-5.50 eV,-5.48eV。由低温磷光光谱计算得到PSOTPA和PSOCz的ET为2.40 eV,均高于普通橙色磷光客体材料PO-01(2.21 eV),说明这两种具有D-π-A结构的聚合物可以用作杂化白光器件发光层的主体材料。(三)以含氮杂环三嗪为吸电子基,通过改变给体单元吩噻嗪的个数,合成了三种热激发延迟荧光材料PTZ-TROZ,bis-PTZ-TROZ和tri-PTZ-TROZ。利用1H NMR和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定。利用TGA和DSC对材料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试,Td和Tg分别为328 ℃、75 ℃,365 ℃、94 ℃和421 ℃、114℃,根据低温荧光磷光光谱计算得到材料的?EST分别为0.47,0.41和0.33 eV,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得材料的HOMO能级分别为-5.47、-5.45和-5.43 eV。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的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材料均能发射延迟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