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记者英语隐喻能力——基于《中国日报》首页新闻的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随着报纸的盛行,人们对于新闻语言的研究也越来越关注。报纸作为一种媒介,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详尽而又宝贵的数据来源。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表明,对于中国记者的隐喻能力的调查的研究几乎没有。他们作为其中一类外语学习者,实际隐喻使用能力到底如何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通过调查,可以让我们对外语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外语学习者提出可以改善的学习方法。随着语言学的发展,隐喻研究不再局限于修辞层面,它已成为一个跨学科的话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隐喻,如语义的角度来看,语用学角度和认知角度。本文主要将语用和认知相结合,进行论述。   本文试图在中国日报首页的基础上进行中国新闻记者的隐喻能力调查。通过与外国记者的隐喻使用能力的数据对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我将集中三个要点进行数据分析。第一,通过得出的数据解释中国记者的实际隐喻应用能力。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数据结果?也就是说,与外国记者相比较,为什么中国记者的隐喻使用频率较低?同时提出四个有可能影响中国记者的隐喻能力的假设,并进行相应的阐述。第二,通过数据显示,与新闻正文对比,对于隐喻在新闻标题中凸显的现象进行相应的阐述。由于语言本身就是隐喻的,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也使用隐喻.通过本文,我们不再将隐喻仅限理解为一种装饰性的修辞手段,非言语交际的必要能力。我们可以认识到隐喻性表达即是语言的常见表达方式,也是思维的基本运作体制,还是学习语言的必然途径。   本论文总共分六章,每一章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第一章主要解释为什么要选择研究中国记者的隐喻能力,先对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性以及首页新闻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阐述,并对中国日报的记者的写作能力也进行了一定分析。第二章主要进行文献综述,从各种不同的隐喻观点着手,重点在于讲解Aristotle,Davidson,Lakoff and Johnson的相应的观点。也为后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提供来了相应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主要结合隐喻使用所产生的美感和隐喻在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本质进行分析,得出在语言社区里隐喻使用的必要性,并为第四章的数据分析铺垫。从而引出,在同一个语言社区的人们应该要具备隐喻能力,因为语言本身就是隐喻的。第四章主要以中国记者在首页中的文章中出现的隐喻使用频率为主,并结合外国报纸中的外国记者的隐喻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并详细讨论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论部分,对研究的发现和启发进行阐述,并提出论文的局限性。   本论文结合理论和实践,对隐喻进行进一步研究,同时也可以丰富中国记者的新闻作品,从而增加报纸的可读性。从实际角度来说,新闻记者和读者都可以从这个研究对隐喻的使用有相应的了解,不管是从一般意义上的沟通或对报纸的具体论述。在新闻写作中,隐喻的应用有助于记者们达到他们的写作目的,从而提高报纸的质量。同时,对于读者来说,能更好的理解除时效性和真实性以外的两个新闻语言特征:新鲜感和人情味。要达到新鲜感和人情味,就必须使用人们已知具体的事物去描述抽象而又难懂的事物,隐喻能为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建立桥梁,能在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中建立相同点,从而创造出新的事物增加其新鲜感,让大众读者接受,最终提高可读性。同时通过隐喻的应用,可以让读者能透过文字背后更好地了解事实的真相。
其他文献
期刊
学位
期刊
《西德侨报》(1972-2004),是德国20世纪后半叶的华文刊物先驱,其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一时期在德华侨的生活和文化特点。本文以20世纪70-80年代的《西德侨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期刊
期刊
由于感谢话语在语言习得初期已经得以建立并在后期语言使用中广泛使用,因此人们往往认为感谢话语可以被二语习得者成功使用。然而研究表明即使是高等教育习得者往往因文化或文
成本管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成本管理实践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总结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