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性肝炎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于HBV和HCV混合感染不仅是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原因,也是导致肝组织纤维变,加快向肝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HBV、HCV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早期抗病毒干预治疗,控制肝组织纤维化进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肝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对HBV和HCV检测有免疫学方法和核酸检测法,免疫学方法主要包括放射性标记免疫分析技术、酶免技术分析(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等;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斑点杂交技术和PCR技术,其中PCR技术检测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本实验通过优化PCR的检测条件达到快速灵敏检测,降低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目的。本实验用已经构建好的pGEM-T-HBV(C区/C基因)和pGEM-T-HCV(核心蛋白)作为PCR检测的质粒模板,通过改变Mg2+浓度、退火温度以及采用不同的酶进行PCR检测条件的优化。其中检测HBV病毒时共设了1.5μl-4.0μl共6个Mg2+浓度梯度,设了58.0~62.0℃共12个温度梯度,质粒模板稀释浓度从10-1-10-9共9个浓度梯度。检测HCV病毒时,共设了1.5~2.0μl共6个Mg2+浓度梯度,设了56.0~60.0℃共12个温度梯度,质粒模板稀释浓度从10-1~10-9共9个浓度梯度。实验结果证明检测HBV病毒时,4.0μl为最佳Mg2+浓度,59℃为最佳退火温度,天源公司的Taq DNA聚合酶灵敏性最高,对质粒浓度的要求达到10-9。当检测HCV病毒时,1.5μl为最佳Mg2+浓度,57℃为最佳退火温度,Bio-Rad公司的iTaq聚合酶灵敏性最高,对质粒浓度的要求达到10-6。藻胆体(phycobilisome)是存在于蓝藻和红藻中的一类捕光蛋白复合物,它由藻胆蛋白(phycobiliprotein)和连接蛋白组成。藻胆蛋白由藻胆色素(phycobilin)与相应的脱辅基蛋白中保守性半胱氨酸的巯基以硫醚键共价结合而成。藻胆蛋白是一类结构相似的色素蛋白。目前已发现了一种能催化β-CPC84、β-PEC84、α-APC82和β-APC82位半胱氨酸残基与PCB连接的裂合酶基因cpeS,其编号为alr0617。为了研究PCB与层理鞭枝藻藻红蓝蛋白连接的机制β亚基(β-PEC)第84位Cys连接机制,现通过同源性分析,筛选出四个同源性较高的基因片段,即alr0617,all5339, all5292,alr0647。现根据国际标准,将编号为alr0617,all5339,all5292,alr0647基因编码的蛋白命名为CpeS1,CpeT1,CpeS2,CpeT2, CpeT1能分别与CpeT2、CpeS1、PecE形成比较明显的复合物,但是只有CpeT1与CpeT2之间形成大约1:1的复合物。本研究成功构建质粒pBT- CpeS1、pBT- CpeS2、pBT- CpeT2、pBT- 3357、pTRG- CpeS1、pTRG- CpeT1、、pTRG- 3357基因。将pBT- CpeS1、pBT- CpeS2、、pBT- CpeT2、pBT- 3357和pTRG- CpeT1;pBT- CpeS1、pBT- CpeS2、pBT- CpeT2和pTRG- 3357;pBT- CpeS2、、pBT- CpeT2和pTRG- CpeS1共转化大肠杆菌,利用细菌双杂交系统,证明pBT- CpeT2、pBT-CpeS2、pBT-CpeS1和pBT-3357的重组子与pTRG-CpeT1的重组子有相互作用,pBT-CpeS2和pBT-CpeS1与pTRG-3357的重组子的蛋白质间有相互作用,而pBT-CpeS2和pTRG-CpeS1间没有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