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每年有1.5亿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就业,成为当今社会最大的流动群体。最容易被边缘化的是受教育程度低而技能低的潜在青年农民工,他们是否做好进入劳动力大军的准备,是否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是本研究最为关注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热点——就业能力的相关文献于20世纪50年代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随着时代的进步,就业能力的理论研究在不断的深入,发生变化。进入21世纪后,就业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但是不同领域的研究者的研究角度不同,因此至今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还未统一。随着我国就业政策的调整和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的出现,我国的相关学者也开始逐渐关注就业能力理论这一领域的研究,并在借鉴西方学者对于就业能力概念界定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加以补充。但是,几乎很少学者关注青年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就业能力,对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研究尚属初始阶段,本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对农民工用人单位及潜在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通过查阅关于就业理论的文献资料,具体阐述了就业能力理论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对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及构成的研究,并以此作为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概念及构成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在就业能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农民工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查,设计出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调查问卷。为了使问卷编制更加合理科学,本研究采用了专家调查法,确定了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再次为调查潜在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现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为确保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现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以问卷的形式,对河北省沧州市外出现象比较普遍的4个县的即将毕业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一潜在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就业能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当前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主要原因。第四,根据调查、分析研究的结果,本研究发现:(1)潜在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整体水平比较低。(2)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在专业技能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知识掌握的比较好,比较符合用工企业的需求,但是专业技能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而且非智力能力(比如:职业规划能力、城市生活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的掌握情况也相对比较薄弱,不太符合社会的需求。(3)不同的专业类别,对就业能力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也存在一定差异。例如,机械类、电子类与计算机类,这部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但是沟通能力、适应能力、职业规划能力比较弱。最后,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即将毕业学生在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提高潜在青年农民工的对策建议:从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提出了提高潜在青年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学校层面: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其次,要重视德育教育。第三,要丰富校园文化。第四,要增设城市生活常识的教育内容。第五,要改进原有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第六,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学生层面:首先要学会对自身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其次,要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