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统一商法典原文规定及对相关论著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对美国统一商法典中的背书伪造制度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介绍,并以此为基础对中美背书伪造制度中的损失分配原则进行了比较。
首先,通过对背书制度及背书伪造现象的产生进行分析,简要地概述了两大法系的背书伪造制度存在的分歧及其形成的原因:
其次,通过统一商法典中担保制度,包括转让担保制度和提示担保制度的分析以及对两项担保责任制度必要性和担保内容的阐述,详细地介绍了商法典中的损失分配原则所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
再次,用大量篇幅对美国统一商法典零散的条文和典型案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首先对统一商法典中背书伪造损失分配的一般原则进行了介绍:其一,从统一商法典具体条文入手,笔者对背书伪造人和被伪造人承担责任情形进行了逐一阐述;其二,笔者通过对具有普遍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依照前述章节中对统一商法典票据背书损失分配原则基础性制度设计,从制度深处发掘出了统一商法典背书伪造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其三,对背书伪造损失分配一般原则的理论基础进行了解释和论述。
第二,对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损失分配规则进行了介绍:其一,对冒名者规则,虚构受款人规则和雇员的欺诈性背书等特殊规则进行了逐一分析;其二,对特殊规则的设计理念及比较过失原则的确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通过上述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统一商法典中的背书伪造分配原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介绍;
最后,通过对中美票据法中各票据当事人对背书伪造损失的承担份额进行详细比较,较为直观的指出了两国在背书伪造损失分配原则方面,具体表现在对付款人的利益保护及背书伪造损失承担方面;对票据持有人的利益保护及背书伪造损失承担方面;对背书伪造前的票据当事人利益保护与背书伪造损失承担方面;对被伪造人的利益保护及背书伪造损失承担方面;以及对伪造背书的直接后手利益保护及背书伪造损失承担方面,的相通之处及相互的区别,并对二者进行了简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