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的X线表现,并探讨导致其结果的病理学基础,以提高二者的诊断正确性;从而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方法:本组资料选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1—2009.10经病理证实的254例乳腺癌,其中178例浸润性导管癌和76例浸润性小叶癌,患者均为女性。浸润性导管癌: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77岁,中位年龄为45岁。浸润性小叶癌:年龄最小者31岁,最大者69岁,中位年龄为48岁。两组均以40-50岁之间发病率最高。影像学资料的采集:使用SIEMENS Movation DR进行乳腺摄影,所有病例均常规拍摄内外侧斜位及头足轴位,其中部分病例采用局部加压放大技术及乳管造影技术。图像处理系统采用Barco5M竖屏,并由两位以上有丰富经验的影像学诊断主任医师联合阅片进行诊断,出据影像学诊断报告。病理科采集临床手术的标本并制作成切片,有两位以上有丰富经验的病理学诊断主任医师联合分析出据病理报告,并对其进行病理分级。并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在数字化乳腺摄影中的主要X线表现:对254例乳腺癌病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78例,浸润性小叶癌76例)术前拍摄的数字化乳腺摄影片进行总结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的主要X线征象为: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合并钙化,少数表现为结构扭曲及不对称致密影。而浸润性小叶癌的X线主要征象为:结构扭曲、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以及二者合并钙化,少数表现为肿块和钙化。具体征象如下:1.1单纯肿块X线表现为在两个投照体位上均能显示的占位性病变。浸润性导管癌共73例,病理分级为3级,其中Ⅰ、Ⅱ级58例、Ⅲ级15例。浸润性小叶癌共9例。1.1.1肿块的边缘可以分为清晰边缘、小分叶边缘、模糊性边缘、浸润性边缘以及星芒状边缘。浸润性导管癌共73例,其中边缘清晰的肿块10例;边缘呈小分叶的肿块3例;边缘模糊的肿块15例;边缘浸润的肿块23例;边缘呈星芒状的肿块22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9例,其中,边缘清晰地肿块1例;边缘呈小分叶的肿块1例;边缘模糊的肿块2例;边缘浸润的肿块3例;边缘呈星芒状的肿块2例。1.1.2肿块的位置好发部位以外上象限为主,其次是内上象限和乳晕后区。178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外上象限84例,外下象限15例,内下象限11例,内上象限41例,乳晕后方27例。而76例浸润性小叶癌中,外上象限32例,外下象限7例,内下象限5例,内上象限19例,乳晕后方13例。1.2单纯钙化钙化形态多种多样,可散在分布,也可成簇状分布。浸润性导管癌共24例,其中Ⅰ、Ⅱ级20例、Ⅲ级4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4例。1.3肿块合并钙化钙化可与肿块同时出现,钙化可位于肿块内、边缘或周围,分布亦无规律,可成团或散在分布。浸润性导管癌共46例,其中Ⅰ、Ⅱ级31例、Ⅲ级15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6例。1.4结构扭曲主要X线征象包括病变处乳腺小梁局限性增粗、僵直,走形方向改变,或者从一点出发的放射状高密度影和局灶性收缩,亦或者在实质的边缘发生扭曲,但无具体肿块形态。浸润性导管癌共14例,其中Ⅰ、Ⅱ级14例、Ⅲ级0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17例。1.5结构扭曲合并钙化浸润性导管癌共14例,其中Ⅰ、Ⅱ级13例、Ⅲ级1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12例。1.6不对称致密影X线表现为看不到明显的肿块形态,乳腺某一区域在两个投照体位上均表现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发现不对称的较致密区。浸润性导管癌共4例,其中Ⅰ、Ⅱ级2例、Ⅲ级2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21例。1.7不对称致密影合并钙化浸润性导管癌共3例,其中Ⅰ、Ⅱ级3例、Ⅲ级0例。而浸润性小叶癌共7例。2 X线导管造影表现254例患者中,有21例以乳头血性或无色溢液而又行导管造影检查。造影表现为造影剂在导管内呈断断续续充盈(断续征),并伴有不规则充盈缺损者6例;乳腺导管受压、狭窄、扭曲、中断者5例;内壁失去光滑,变得凹凸不平,形状如虫蚀样改变者3例;导管形态较僵硬,粗细不均者3例;导管被截断者1例;导管造影阴性者3例。3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与钙化、肿块及结构扭曲的关系浸润性导管癌III级的肿块率高于I、II级(χ2=4.267,P=0.039); I、II级的结构扭曲率高于III级者(χ2=5.980,P=0.014);病理分级与有无钙化无明显相关性(χ2=0.501,P=0.479),与不对称致密影亦无明显相关性(χ2=0.268,P=0.636)。4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其单纯肿块的边缘与病理分型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学分析(χ2=2.326,P=0.783>0.05)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浸润性导管癌及浸润性小叶癌在肿瘤边缘形态的改变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主要征象为:单纯肿块;单纯钙化;肿块合并钙化,少数表现为结构扭曲及不对称致密影。而浸润性小叶癌的X线主要征象为:结构扭曲;不对称致密影;以及结构扭曲或不对称致密影合并钙化,少数表现为肿块和钙化。浸润性导管癌III级的肿块率高于I、II级; I、II级的结构扭曲率高于III级者;分级与有无钙化及不对称致密影无明显相关性。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其单纯肿块的边缘形态与病理分型之间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