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种族态度的发展及其干预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yang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度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突出和不可取代的概念之一,被国外众多的研究者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也逐渐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国内外研究者通过设计和利用态度测量工具开展对人的态度进行研究。针对儿童,从不同角度开发出多样的测量范式。对儿童种族态度发展轨迹和种族偏见干预策略的研究,是为减少甚至消除儿童种族歧视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和迫选法,以7-13岁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寻该年龄段儿童种族态度的发展轨迹,探究面孔识别能力训练消除儿童种族偏见的有效性。研究共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探索儿童内隐种族态度与外显种族态度的发展轨迹。实验假设1,7-13岁儿童对黑人存在消极的外显和内隐种族态度。实验假设2,7-13岁儿童对白人存在消极的外显和内隐种族态度。实验假设3,7-13岁儿童对黑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相关。实验假设4,7-13岁儿童对白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相关。内隐种族态度利用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PSF-IAT)进行测量。外显种族态度利用迫选法进行测量。实验二:探索异族面孔识别能力训练对儿童种族态度的影响。实验假设5,异族面孔识别训练能有效削弱儿童消极的种族态度。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表现出对黑人面孔消极的内隐种族态度和外显种族态度;儿童表现出对白人面孔消极的内隐种族态度和外显种族态度;儿童对黑人面孔消极的内隐和外显种族态度与对白人面孔消极的内隐和外显种族态度存在差异。(2)儿童对黑人面孔的外显种族态度和内隐种族态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儿童对白人面孔的外显种族态度和内隐种族态度不存在相关性。(3)异族面孔识别训练能够降低儿童的内隐种族偏见和外显种族偏见。
其他文献
针对知识型员工,在分析了沟通满意感影响因素和维度的基础上,阐述了沟通满意感形成的过程并构建了知识型员工沟通满意感形成的动态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领导行为、沟通、绩
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知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而隐性知识是企业关键的知识资产,也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结合企业隐性知识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做强服务企业的源动力。服务企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掌握科技创新的原则,创新的内容,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方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规定,沉香醇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5%,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用不同型号的粉碎机粉碎样品,测出的醇浸出物含量误差较大,直接
目的 制定扶正固本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部分提取部分打粉工艺制备半生药型袋泡剂 ;以薄层扫描法测定君药黄芪所含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 制备工艺合理可
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实现城镇化,分析和研究科技创新及新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深入探讨科技创新与中国城镇化之间存在的必然关系,进一步探索科
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交往最邻近、最便捷的省份,自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关系开展后,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矿产品、建筑材料、农业机械以及纺织服装
利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1-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各类科技经费的投入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
文章从对品牌与危机管理理论的阐述入手,论述了品牌危机的成因与类型,希望人们能对品牌危机管理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