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度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最突出和不可取代的概念之一,被国外众多的研究者作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也逐渐进入我国研究者的视野。国内外研究者通过设计和利用态度测量工具开展对人的态度进行研究。针对儿童,从不同角度开发出多样的测量范式。对儿童种族态度发展轨迹和种族偏见干预策略的研究,是为减少甚至消除儿童种族歧视的可能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和迫选法,以7-13岁学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寻该年龄段儿童种族态度的发展轨迹,探究面孔识别能力训练消除儿童种族偏见的有效性。研究共进行两个实验:实验一:探索儿童内隐种族态度与外显种族态度的发展轨迹。实验假设1,7-13岁儿童对黑人存在消极的外显和内隐种族态度。实验假设2,7-13岁儿童对白人存在消极的外显和内隐种族态度。实验假设3,7-13岁儿童对黑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相关。实验假设4,7-13岁儿童对白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不相关。内隐种族态度利用幼儿友好型内隐联想测验(PSF-IAT)进行测量。外显种族态度利用迫选法进行测量。实验二:探索异族面孔识别能力训练对儿童种族态度的影响。实验假设5,异族面孔识别训练能有效削弱儿童消极的种族态度。通过两个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表现出对黑人面孔消极的内隐种族态度和外显种族态度;儿童表现出对白人面孔消极的内隐种族态度和外显种族态度;儿童对黑人面孔消极的内隐和外显种族态度与对白人面孔消极的内隐和外显种族态度存在差异。(2)儿童对黑人面孔的外显种族态度和内隐种族态度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儿童对白人面孔的外显种族态度和内隐种族态度不存在相关性。(3)异族面孔识别训练能够降低儿童的内隐种族偏见和外显种族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