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陀散文文体探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陀,即芦焚,一生笔耕不辍,自三十年代初登文坛后便作品涉及小说、散文主要的文学体裁,之后更是在散文诗、诗歌和戏剧上有出色的成就。他从中原大地走出,在外漂流数年后曾于30年代蜗居于上海“饿夫墓”,再到建国后依然勤奋耕耘,可以说每个历史年代均有风格独特的作品呈现。然而与其创作活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研究遭到的冷遇,比如建国前只有寥寥几篇对其创作的评价。虽然80年代师陀研究呈现出良性的发展态势,逐渐呈现在探索中前行的态势。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和学术上的空白,对于师陀的文学研究还有大片需要填补的留白,师陀的文学价值并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现和重视。师陀是一个有自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和散文都有自己独特探索和创新。本文注重对师陀散文文体特征的研究,特别是他对散文和小说、诗歌体裁之间的相互借鉴,以及前期文体上的探索对写作主题和4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的影响,感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发掘其探索和创新的意义和价值。引言部分立足了目前为止对师陀作品研究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梳理了对师陀散文有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研究,并且阐释文章的主题和立意。第一部分是论述散文小说化的文体创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多重叙述方式的转换,包括叙述视角的转换以及人称的转换和第二人称的频繁使用;二是故事情节的强化;三是对话的大量使用;四是截取横截面细致描写的手法。第二部分是论述散文诗意化的文体创新,分为两个部分:景物的诗意化和荒原的意象。第三部分是探究师陀散文文体变革的原因,大至时代的背景,以及作家自身的文体探索意识。第四部分集中探究师陀散文文体探索的意义和价值,分为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和自身独特艺术世界的建构两部分。
其他文献
现今世界能源主要来源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并降低燃烧污染物的排放是新时期燃烧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学术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飞机已经逐渐成为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GIS技术是一门涵盖多种知识的边缘学科软件工具,其运用广泛、效果明显.文中主要描述了GIS技术在国内外林火管理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建立各种系统模块,运用GIS技术进行林火管理
王廷陈(1493—1550)是明朝中叶楚地著名诗人,少颖朗,多奇气。朱彝尊赞为“逸藻波腾,雕文霞蔚,音高秋竹,色艳春兰。乐府古诗既多精诣,五言近体亦是长城,固以邈后凌前,足称才子。”少年得
魏源是清末经世派的代表,诗文俱注重益于世事之用,由此其诗歌具有典型的“质实”特征。“质实”是文华质朴与内涵实在的结合,“实用”之诗源于魏源对国家的政局败落的严重危机感
李因是明末清初重要的女诗人与画家。在繁荣昌盛的明清女子诗坛,她以其独特的素质,与柳如是、王修微并称为江左女子三大家。她,是一个苦学成才的诗人与画家;她,是一个宁替夫死的深
无铁心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具有调速范围大,定位精度高,高速度高加速度,动态性能好等突出的优点,同时在结构的设计和如何提高推力,减小推力波动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难点。本文围
《豆棚闲话》是诞生于明末清初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署名圣水艾衲居士。共十二则故事,均出自豆棚下乘凉众人之口,刊刻之初非常流行,曾有多种版本通行。通过对《豆棚闲话》的叙
《罗通扫北》是战争题材的中国古典历史小说。在清末民初,《罗通扫北》被译成蒙古文,以手抄本和胡仁乌力格尔的形式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广为流传,深受蒙古族读者和听众的喜爱。
浙江是全国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活跃的省份之一。现有各类电商产业园区200余家。杭州等6个城市列入全国十大电子商务园区数量最多的城市,仅金华一地已建或在建的园区就超过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