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高效复配菌种厌氧处理木薯酒精废液的试验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N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厌氧发酵技术已成为处理木薯酒精废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可以将废水转化为可再生清洁能源沼气,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但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由于木薯酒精废液中大量固形物的存在,使得整个厌氧发酵过程的水解速率和有机物质的转化效率降低,沼气产量下降,导致木薯酒精废液资源化利用程度降低。所以,如何提高木薯酒精废液资源化利用效率十分重要。本论文首先通过比较不同菌种对木薯酒精废液厌氧消化的特性,评价了不同菌种对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发酵的影响,从而说明高效复配菌种在木薯酒精废液固形物降解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次,通过对所获得的高效纤维质降解复配菌种进行梯度适应性驯化研究,提高复配菌种对木薯酒精废液固形物中纤维质的降解效率。然后,研究了高效复配菌种作为高温连续搅拌式反应器(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CSTR)连续式反应器接种污泥处理木薯酒精废液的厌氧发酵特性及其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此外,通过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从而获得最佳的反映器运行反应参数,最后,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UASB)反应器作为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出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进一步处理木薯酒精废液的综合利用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研究了不同菌种对木薯酒精废液厌氧消化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高温絮状污泥、中温复配污泥、中温颗粒污泥、中温絮状污泥四组接种污泥粗纤维降解率分别为25.8%、41.5%、16.1%和29.4%,沼气产率分别为188.8、109、53.7、182 mL/gTCODadded。中温复配污泥组具有较好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并在第9天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大,分别为48.2 U和51.3 U,中温颗粒污泥组酶活性较差,在第3天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达到最大,分别为9.79 U和5.5 U。高效纤维质降解菌种梯度适应性驯化可以提高复配污泥对木薯酒精废液固形物中纤维质的降解效率。每组经过8天厌氧反应后,a组最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为34.3 U、20.7 U;b组最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45.2 U、24.0 U;c组最大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34.7 U、22.1 U;a、b、c三组粗纤维的降解率分别为34.8%、40.4%、38.5%。CSTR经过长时间稳定运行,在容积负荷为14 kgCOD/(m3·d)条件下,TCOD去除率达到70~75%,甲烷含量维持在48%左右,沼气产率为0.22 L/gTCOD。在运行温度为55℃时,复合菌种的水解酶表现最为活跃,木聚糖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14 kgCOD/(m3·d)时最大值分别为42.1 U、30.2 U,脱氢酶活性在容积负荷为12kgCOD/(m3·d)时达到最大值为80.1 TFμg/h·mL。高温高容积负荷条件下,Defluviitoga、Ruminiclostridium-1和Ruminiclostridium都是微生物群落中优势菌属,且具有高效的纤维质降解效率。采用UASB作为CSTR反应器高温厌氧出水处理单元,在35℃条件下通过逐级提高反应器容积负荷的方式处理木薯酒精废液,经过近60天的废水生物处理,最终当运行负荷为7 kgCOD/(m3·d)时,出水中TCOD和SCOD浓度分别为1327.9、551.2 mg/L,TCOD去除率达到84.1%,沼气产气率为0.31 mL/g TCOD。
其他文献
本文从商事信用的特性着手,论述了信用作为商事责任内容的可行性;认为商事作信用责任既是信用权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又是民商事责任中一种新的类型,它在补偿权受害人,制裁弃信
城中村改造虽然是一项利民工程,但是较为复杂、涉及群体较多,若要实现公正分配各方利益,那么必定是一个多方的、长期的、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而对城中村改造中的主要利益相关
为提高稻瘟酰胺在水稻上使用效率,本研究以稻瘟酰胺为芯材,聚羟基丁酸酯为壁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稻瘟酰胺微囊,并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以及电镜扫描等手段对所制备
在对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评价方法与量化模型。围绕教师教学业绩考核项目、质与量、学生评教方案与数据集成方法等方
目的探讨腔镜下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我院收治的镜下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同
近年来,国内对于导游口译的研究从未间断过,已有不少研究成果,其中不乏洞见,但从生态翻译视阈来探究导游口译几近于无。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导游口译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