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在哲学、文学、美学、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领域都作出过巨大贡献的、成就非凡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急剧变化的社会时期,救亡图存和思想启蒙是其两个不变的主题。爱国知识分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救国救民的主张,其中不乏把教育当作“救命稻草”的人士。王国维逆流而上,批判和否定这种教育救国的思想,因为这种思想偏重于教育的实际功用性,强调的是教育科学技术,忽略了人性的发展与心灵的完善。王国维提出了以培养智德体美完全和谐的“完全之人物”为目的的教育宗旨观。王国维深研西方哲学,中西通融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观。这种教育宗旨观是根据康德的三大批判理论构建整体骨架,以叔本华的悲壮主义人生哲学和古希腊福德合一说为血肉建立起来的一座人体发展大厦。康德的知、情、意三分论为王国维“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提供了心灵能力的哲学基础,叔本华的人生哲学为王国维“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提供了发展美育的理论基础,古希腊“福德合一说”为王国维“完全之人物”教育宗旨观的德育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座人体大厦包括了人的身体与精神两个大的方面,而精神方面又包括智、德、美三个具体方面。只有身体与精神和谐健康发展,这座人体大厦才是完美的健全的。在进行教育时,则必须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并行。这四育同时进行才能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完全之教育”。也就是说,“完全之教育”包括授人知识之智育,教人向善之德育,陶冶情操之美育,发达身体之体育四个主要方面。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观批判和否定了当时那种教育势利之风,这种教育首先提倡智、德、美、体四育并举,具有超越性;坚持教育独立原则,具有前瞻性;在宏观上符合人的整体性发展,具有合理性。但由于受时代的束缚和个人眼界的影响,还具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不现实性和狭隘性等。到最后这些美好的教育愿望也仅仅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实处。王国维在20世纪初提出的这种教育宗旨观具有超越性、前瞻性、合理性等优点。对于今天的素质来讲,这种重视人文关怀、心灵教育等“无用之用”的教育宗旨观仍具有帮助矫正教育的急功近利,提升教育的人文特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等借鉴与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