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生产乙羧氟草醚的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乙羧氟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命名为MBWY-1。根据其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结合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最终鉴定菌株MBWY-1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phocaicum))。菌株MBWY-1在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7h时,菌株生长最快,在19h后逐渐进入稳定生长期;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0℃,6.5~7.0;装液量越多,营养越充足,菌株生长越旺盛,溶解氧越多,对菌株的生长越有利;NaCl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很大,随着NaCl浓度增大,菌株生长逐渐受到抑制,当达到4.0%时,菌株在高盐的胁迫下,生长几乎停滞;菌株MBWY-1能在试验中大多的有机碳源中生长,其中在木糖、果糖和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生长较好,但是对无机碳源碳酸钾和碳酸氢钠则几乎不利用;菌株对试验中所有形式氮源利用率都比较高,其中对有机氮源蛋白胨利用率最高;菌株对氯霉素、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均有抗性,对卡那霉素没有抗性,对氨苄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较为敏感。菌株在培养基中培养32h后对100mg/L的乙羧氟草醚降解效果可达51.9%,96h后达到91.6%;培养液中的菌株光密度随着乙羧氟草醚的降解相应的逐渐上升,表明菌株以乙羧氟草醚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菌株MBWY-1在30℃、pH6.0-7.0条件下降解效果最好;溶解氧量越多降解效果越好。菌株接种量越大,乙羧氟草醚的降解速率和降解率越高。乙羧氟草醚的起始浓度越低,越容易被菌株利用,降解较快;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菌株将其完全降解的时间也不断增加。所有试验重金属(除Ba2+、Cu2+、 Ag+)浓度为0.1mM/L时,对菌株降解乙羧氟草醚影响均比较小,当浓度达到10mM/L时,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乙羧氟草醚的降解,其中高浓度的Cu2+、Ag+、 Co2+对菌株的降解影响最大。土壤空白添加浓度为1、5、20mg/Kg时,乙羧氟草醚在土壤中平均添加回收率较高,在87.8%-92.3%之间,土壤回收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76%-4.41%之间。投加外源降解菌MBWY-1可显著提高土壤中乙羧氟草醚的降解率,土著微生物参与乙羧氟草醚的微生物降解;土著微生物与外源投加的降解菌以协同作用的方式降解乙羧氟草醚,提高了土壤中乙羧氟草醚的降解速率。通过质谱检测出了乙羧氟草醚的5种降解产物分别为:{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硝基苯甲酰基}羟基乙酸,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硝基苯甲酸,即三氟羧草醚,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硝基,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羟基,3-氯-4-羟基三氟甲苯。同时确定了其降解途径:苯环上链烷基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酯键相继水解断裂生成三氟羧草醚,然后三氟羧草醚脱去羧基,进一步再将硝基还原为羟基生成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羟基,最后醚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的苯环类衍生物——3-氯-4-羟基三氟甲苯和对苯二酚。菌株降解谱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只能降解乙羧氟草醚农药,对另外两种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氟磺胺草醚)却不能降解。海藻酸钠浓度为4.0%,CaCl2浓度为3.0%,固化时间为16h时,制得的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最好,同时包菌量选择5.O%对乙羧氟草醚的降解最有利,固定化菌株抗pH、温度变化能力比游离态菌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