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形成机理与战略设计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39次 | 上传用户:s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园区(industrial park),在日本和韩国称为工业团地,香港称为工业村。工业园区发展于二战后,是一些发达国家为加快本国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布局结构所采取的一种重要的企业地理集中的建设方式。因此工业园区一般都是由政府主导,依靠政府推动发展,并和市场力量共同合作,形成一种加快产业升级的新型产业组织。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园区都是集群式发展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的竞争力实质上表现为园区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工业园区的发展有赖于园区中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全球价值链下,工业园区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是通过产业聚集,参入全球生产分工,实现产业链有效整合与产业升级。因此,基于产业集群平台进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实行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导向发展,是工业园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这一建园战略思路,受到各级政府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论文从分析工业园区的内部结构与组织特征入手,研究工业园区产业的集群机理与成长条件,提出工业园区集群式发展的战略方案与实施措施,建立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战略绩效评价模型,从而构建一个初步的工业园区发展战略的“产业集群,,分析框架。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相比,本论文研究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避免孤立地分析工业园区成长的一般要素条件来设计战略方案所存在的局限,从产业集群形成与工业园区发展的内在互动关系这一新的视角来系统探讨工业园区建设的战略问题。本论文是按照“问题提出——理论分析——方案设计——政策措施——结论”的基本思路展开研究的,其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论文在分析工业园区的集群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园区的构成要素,并应用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内部结构模型,总结归纳出产业集群导向发展的工业园区的基本组织特征。接着,论文运用经济演化理论,参照生物群落的聚集过程,探讨了园区产业集群的企业聚集行为一般过程模式;运用行为生态学的生境选择理论和社群博弈理论,构建了园区产业集群聚集行为的博弈模型。进而,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工业园区产业的集群机理与成长条件。然后,论文提出了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根据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设计了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不同阶段的战略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产业选择、区位选择和时机选择进行了研究,为工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实施提供了系统方案。最后,论文从创新网络的视角构建了一种以GEM模型为母体架构的评价园区集群竞争力模型——GEMN模型,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战略实施绩效评价提供了定量方法。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浏阳生物医药工业园的产业集群导向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16种常见蔬菜的幼苗水培锌毒害实验,研究了不同蔬菜对锌毒害敏感性差异,筛选出对锌毒害高敏感蔬菜。分别对水培筛选出的高敏感蔬菜和水稻进行土培锌毒害实验
驰名商标制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完善。2001年7月,《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公布,开启了我国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之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界对英语写作的研究呈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不断探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英语写作己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热点问题。与过去相比,写作教学以及培养写
11世纪晚期的宗教改革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的分离,二元分立多元政体的局面为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农业垦殖运动和农业技术的改进使农产品和剩余劳动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quillett)均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是严重危害果蔬作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各地休闲设施越来越多,休闲文化越来越丰富,“休闲时代”悄然来临。农村休闲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我国有关留置权的规定主要见于《民法通则》、《合同法》、《担保法》及司法解释中,而对于特别留置权的海上货物留置权来说只在我国《海商法》第87,88条中出现,由于海上货物
本文包括六个部分,分别是导论和第一至第五章。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和交往实践模式的研究情况综述和相关概念厘清,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的
随着世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合作日益密切。条约对于一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条约是调整国际关系的重要法律渊源,关系到各国政治、经济、社会
高铁线路中新型隧道洞门使用广泛,在当前动车组车速较高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隧道洞门结构较好的缓解隧道空气动力效应已成为高速铁路隧道设计和既有线隧道为适应列车提速必须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