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用法较复杂,许多国人也时常用错,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是感到困惑不解。阿塞拜疆学生本来就处在一种多语言的环境下,因此受不同语言环境的影响,阿塞拜疆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结构助词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误。本文采用了数据分析等方法,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以及本人在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收集的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再结合调査问卷、访谈的形式对阿塞拜疆学生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此外,采用对比分析对不同汉语教材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编排进行考察,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阿塞拜疆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并为汉语结构助词的教学提出针对性建议。本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首先介绍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其次,阐述了研究的对象与具体使用的研究方法,理清研究的思路。第二章是相关研究现状梳理,主要包括汉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并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指出不足之处。第三章结合HSK语料库和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的语料,从正确使用和错误使这用两类对阿塞拜疆学生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第四章对阿塞拜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结构助词的习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具体分析可以得出在阿塞拜疆高级水平的学生比初中级水平的学生对汉语结构助词的用法掌握更好。其中,对结构助词“的”的基本用法掌握比结构助词“地、得”要好。初中级水平学生出现遗漏、误加偏误较多,高级水平学生在多重定语排序上存在问题。第五章对教材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编排情况进行考察,先对《语法大纲》中结构助词进行考察,其次对《新实用汉语课本》和《HSK标准教程》不同等级教材进行考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教材在编排上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包括两大部分:偏误原因分析和教学建议。其中,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阿塞拜疆学生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的原因。主观原因有学生母语及媒介语负迁移、目的语负迁移、学习策略等。客观原因有教材和教师等方面。最后根据偏误原因并给出一定的教学建议。第七章,总结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在语料收集、统计手段、教学建议等方面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