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近年来首先在我国发现的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又名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引起的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该病毒属于Bunyavirales目、Phenuiviridae科、Banyangvirus属、Huaiyangshan banyangvirus种。此病毒引起的疾病发病年龄在25-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最新研究表明其病死率高达16.2%(95%CI:14.6%-17.8%)。SFTS主要发病地区集中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美国也有相关报道。我国有25个省份有SFTS病例报道。该病广泛的地理分布以及较高的病死率使该病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并引起了高度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病毒,由于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蜱虫叮咬史,并且在动物体表及SFTS疫区环境中采集的蜱种分离到特定SFTSV,蜱被认为是SFTSV的主要传播媒介。目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证实长角血蜱是SFTSV的传播媒介。除长角血蜱外,野外采集的微小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嗜群血蜱、褐黄血蜱以及日本硬蜱等均曾检测到SFTSV。这些结果提示可能有其他蜱是SFTSV的潜在传播媒介。了解自然界其他蜱种对SFTSV是否是传播媒介,对于SFTS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二、研究目的(1)探究SFTS流行区域内常见的蜱种分布,筛选出SFTSV潜在传播媒介。(2)明确实验室条件下SFTSV是否能在媒介蜱中经卵、经期传播。(3)了解自然环境下媒介蜱对SFTSV感染情况。三、实验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方式获取SFTS疫区内常见蜱种与SFTS病例的分布描述,并通过Arc Gis 10.0软件关联制图,以确定待实验研究的蜱种。中华硬蜱、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及长角血蜱采集后在26℃,RH(95±5)%,光周期L:D(12h:12h)的实验室饲养条件饲养传代并建立非SFTSV感染实验室种群。成蜱用人工显微注射法进行感染,幼蜱及若蜱使用叮咬SFTSV阳性小鼠获得感染。不同发育阶段感染蜱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SFTSV检测。使用荧光定量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感染蜱叮咬鼠或兔SFTSV的感染情况。本实验研究采用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对每种蜱实验组和对照组蜱的发育时间进行统计学检验。四、研究结果通过检索文献可知,长角血蜱、微小扇头蜱、全沟硬蜱、森林革蜱以及中华硬蜱是我国常见的5种蜱。长角血蜱多分布于我国华北和华中地区,微小扇头蜱多见于西南和华中地区,森林革蜱多见于东北地区和陕西、甘肃、新疆的北部,全沟硬蜱多分布于东北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中华硬蜱多分布于东北地区及东南沿海等地。这五种蜱在SFTS疫源地常见且分布广泛,且SFTS的病例时间分布与这些蜱种的季节消长规律基本吻合。除已知长角血蜱是SFTSV的传播媒介,其他蜱种可能是SFTSV的潜在传播媒介。由于微小扇头蜱很少叮咬人类,暂不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在实验室建立了长角血蜱、全沟硬蜱、森林革蜱和中华硬蜱的非SFTSV感染种群。人工感染后监测不同蜱种对SFTSV的携带时间发现:中华硬蜱对SFTSV的携带时间为18天,全沟硬蜱以及森林革蜱的携带时间分别为9天和6天,而长角血蜱对SFTSV的携带时间长达21天之久。中华硬蜱二代卵的SFTSV阳性率100%(15/15),二代幼蜱阳性率40%(10/25),且中华硬蜱感染成蜱通过叮咬可使实验鼠感染SFTSV。SFTSV能够在中华硬蜱中经卵传播。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卵及幼虫SFTSV检测均为阴性,并且感染过病毒的蜱叮咬实验动物未检出SFTSV,全沟硬蜱及森林革蜱未发现经卵传播SFTSV现象。在幼蜱-若蜱阶段经期传播中,全沟硬蜱饱血幼蜱SFTSV阳性率55%(11/20),蜕皮若蜱SFTSV阳性率为0%(0/20),全沟硬蜱若蜱不能通过叮咬使实验鼠感染SFTSV;森林革蜱饱血幼蜱SFTSV阳性率100%(10/10),蜕皮若蜱SFTSV阳性率为81.25%(13/16),但森林革蜱若蜱也不能通过叮咬使实验鼠感染SFTSV。在若蜱-成蜱阶段经期传播中,全沟硬蜱饱血若蜱SFTSV阳性率100%(10/10),蜕皮成蜱SFTSV阳性率为0%(0/20),全沟硬蜱成蜱不能通过叮咬使实验鼠感染SFTSV;森林革蜱饱血若蜱SFTSV阳性率100%(10/10),蜕皮成蜱SFTSV阳性率为0%(0/16),森林革蜱成蜱不能通过叮咬实验兔感染SFTSV。本次研究未观察到SFTSV在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中的经期传播现象。通过对不同蜱种的游离蜱和寄生蜱SFTSV携带情况进行检测,辽宁游离全沟硬蜱和内蒙古游离森林革蜱SFTSV检测为阴性,河南长角血蜱SFTSV阳性率为4.1%。山东省羊体表采集长角血蜱SFTSV阳性率14.8%。辽宁省羊体表采集长角血蜱SFTSV阳性率74.3%。陕西省羊体表采集长角血蜱SFTSV阳性率5.12%。浙江狗体表采集微小扇头蜱SFTSV阴性。五、研究结论长角血蜱、微小扇头蜱、森林革蜱、全沟硬蜱和中华硬蜱是在SFTS疫区内的常见且分布广泛的蜱种。实验室条件下对蜱的饲养缩短了蜱完成生活史的时间,中华硬蜱平均需134天,全沟硬蜱平均需142天,森林革蜱平均需81天,长角血蜱平均需120天。不同蜱种对SFTSV的经卵、经期传播实验表明:中华硬蜱可以经卵传播SFTSV,并能使叮咬鼠感染SFTSV,其可能是SFTSV的传播媒介。森林革蜱和全沟硬蜱不具备经卵、经期传播SFTSV的能力,实验证明其可能不是SFTSV的传播媒介。游离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未发现携带SFTSV。游离长角血蜱SFTSV自然感染率相对较低,寄生长角血蜱SFTSV感染率相对较高,不同地区寄生长角血蜱感染率不同。六、意义与创新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已成为世界范围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持续威胁人类健康。本研究从传播媒介入手,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寻找SFTSV潜在的传播媒介,通过实验研究探索不同蜱种对SFTSV的经卵、经期传播能力。通过实验研究首次证实中华硬蜱是SFTSV的潜在传播媒介,并证明森林革蜱和全沟硬蜱不能够通过实验感染经卵、经期传播SFTSV,它们可能不是SFTSV的传播媒介。本研究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提供防控新思路。